济兖邹曲嘉发展规划
本网讯:据《齐鲁晚报-今日运河》报道,4月7至8日,济宁兖州市政府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在济宁举办“济宁都兖州市区规划与发展论坛”,邀请两院院士周干峙、住房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和来自北大、清华、中规院、广州兖州市规划局、省城乡规划院、省社科院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支招济宁都兖州市区发展。
从1985年提出的“济兖邹金三角”、到后来的“济兖邹曲”、“济兖邹曲嘉”,“济宁都兖州市区”经过几轮城兖州市总体规划日益清晰,实践上也有了一定基础,最近更频频出现在济宁兖州市各种文件和领导讲话中。专家认为,实质推进时不我待,其中关键在顶层设计。
都兖州市区推进慢制约发展
“十几年前徐州到济宁来学习,可去年,GDP咱比人家少600亿,财政收入少100亿,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9个百分点。中原经济区更是热得烫手。”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柴宝贵是济宁老乡,言辞中充满紧迫感。“应加快强化城兖州市功能,增强复合中心的带动力!”
“这种在区域竞争中的落后态势,与都兖州市区建设发展不快有关。”同为济宁人的省社科院省情研究中心主任秦庆武说,“一个是没树立都兖州市的概念,都兖州市是人口、财富、各种资源的高度聚集,济宁给人的感觉总是个中等城兖州市,人口看似密集,但架子没拉开,长期不到百万人口。再者,体制没有理顺。济兖邹曲嘉空间上有一定的距离,体制上相对独立。”
济宁兖州市规划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周边压煤,济宁的中心城区面积曾长期被国家限定为37平方公里,最近几年才有所突破。兖州市区内拥挤不堪,有的地方人口密度竟达4万人/平方公里,有人戏称“济宁济宁,又挤又拧。”
与此同时,济宁和周边的兖州、邹城、曲阜、嘉祥都很近,用兖州市长梅永红的话说,“基本都在半小时车程,组成了一个完美的‘七星图’。”“复合中心”的概念正是缘此提出。清华大学教授顾朝林认为,这样的城兖州市建好了,既可以拥有完备的功能,又可以避免“摊大饼”式城兖州市病,刚好符合当下“中心-边缘型城兖州市群”向“多中心城兖州市”过渡的趋势。
多年过去,七星还是各自闪耀,没有联动成星座。济宁兖州市对此也有着清醒的认识。济宁兖州市规划局研究成果《济宁都兖州市区发展战略思考》(以下称为《战略思考》)认为:“尽管济宁都兖州市区一体化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推进过程中,理论多于实践,推进的力度和速度都相对不够。”(杨学莹 张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