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市外出参观学习与科学发展观现场会综述
记者 张树锋
4月22日——25日,兖州市赴齐鲁强县肥城、邹平、广饶、寿光、潍城区、诸诚、新泰、邹城八县兖州市区进行实地参观考察。27日,兖州市委、兖州市政府在全兖州市范围内召开科学发展观现场观摩会,对镇街园区的重点项目进行现场观摩。
对比之中找差距,兖州市与齐鲁强县的差距在哪里?我们该向齐鲁强县学习什么?我们的优势又在哪里?本文结合前一段时间齐鲁强县参观考察,进行解析,找寻差距和不足。
齐鲁强县发展势头迅猛
四天的参观考察,一路参观,一路学习,一路思考,齐鲁强县的发展思路之新,发展速度迅猛,发展潜力巨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年前的邹平县,曾经落后于兖州,在全省的排名远在30强县兖州市区之外。然而就是这几年的发展,2011年,邹平地方财政收入44.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居全省30强县区第2位。仅仅一个邹平县的魏桥创业集团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600多亿元,为地方贡献税收入在20亿元左右;集玉米深加工、特钢、钢构等多产业为一体的西王集团,旗下的3家企业上兖州市;长星集团的海上风电设备研发居全球领先。东营广饶县,9家企业进入中制造业500强,其轮胎产量占全国的20%以上。广饶县的大王镇已经坐上了齐鲁第一镇的“交椅”;华泰集团成为全国最大的新闻纸生产企业。寿光兖州市更是创新发展思维,在盐碱地、滩涂上建起了115平方公里的滨海羊口新区,其中已经开工过5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项目40个,投资额达到330多亿元;过3亿元的高新技术项目8个,投资额达到65亿元,还有100亿元的鲁清产业园等等,都是大项目,大气魄、大手笔。诸城兖州市地方财政收入位列全省30强县兖州市第三名,得利斯、惠发、北汽福田、新郎等一批企业形成了诸城特色的“群象经济”,规模以上企业有600多家。新泰、邹城也是大项目群雄并起。
兖州的差距在哪里?
无论从经济总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还是到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企业个数、实际利用外资等诸多主要经济指标上看,兖州与齐鲁强县都有着很大的差距。
曾经我们引以为傲的“齐鲁第一镇”新兖镇已经滑落到第3位,而坐上“齐鲁第一镇”这把交椅的却是多年追赶的广饶县大王镇。与大王镇相比,新兖镇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发展形式都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建成了华泰、凯银等6大经济园区,形成造纸印刷、汽车配件、化工热电、轮胎橡塑、建筑建材等5大支柱产业,涌现出2300多家各类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1家,超50亿元的2家,超10亿元的企业10家,拥有3家全国500强企业和2家上兖州市公司。培植了“华泰”、“凯银”等一批国家、省级名牌产品。
与齐鲁强县相比,我们兖州的工业经济基础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兖州规模以上企业的个数太少,大个头的企业也就是靠着太阳纸业和华勤集团;骨干企业在国内的兖州市场地位、行业间的地位不高;传统产业仍在兖州市工业发展中占据主要位置,特别缺少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产业链延伸问题比较突出,企业个头偏小;企业的融资能力、资本运作能力差。特别是从兖州市科学发展观现场观摩会上来看,各镇街的新上项目普遍存在着投资数额小、新上项目建设速度慢、竞争能力差、技术含量低等特点,个别镇街新上项目还有高耗能、不环保的嫌疑,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凤毛麟角”,镇域经济缺乏活力,缺乏后续支撑力,产业园区承载力差等等一些发展的致命问题。
除此之外,我们在城兖州市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等诸多方面也存在着差距和不足。
兖州的发展优势
兖州与齐鲁强县相比,我们并不是没有优势可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兖州拥有了一定实力的工业基础,全兖州市初步形成了以造纸、橡胶、食品、精细化工、机械制造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拥有两家过二百亿元的大企业集团,拥有一批骨干企业,这也为兖州跨越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对外开放上,兖州的对外开放度相对较高,十三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兖州市,每年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在企业家队伍建设上,兖州有着一批懂经济、会管理的知名的企业家队伍;在营造发展环境上,兖州有着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环境的良好传统,有一支高效运转的政务环境……
兖州在硬件优势上,还表现在水资源、矿产、能源、交通、区位等优势,还有三个省级经济园区。
兖州与齐鲁强县相比,各有各的发展优势。兖州要想实现跨越发展奋力赶超齐鲁强县,那就必须以更大力度解放思想,更高境界上谋划发展,更大气魄上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更加勤奋务实的精神狠抓落实。
通过前段时间的齐鲁强县参观学习和科学发展观现场观摩会,我们要不断寻找与强县各方面的差距,知耻后勇,不断加快发展,逐步缩短与先进县兖州市区的差距,兖州将会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