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板吗?我是华联超兖州市的小张啊,赶紧送300斤西红柿到超兖州市……”“老袁,我预订的茄子、芸豆,能不能提前送货,我这里马上要断货了……”5月2日,兖州市兴隆庄镇胜利村金桥蔬菜专业合作社里电话不断,可忙坏了社长袁西珠,电话两头好声不断,笑声不停,而在蔬菜大棚里,菜农们正按照合作社的指令忙着采收新鲜蔬菜,组织配送发货。
据袁西珠介绍,以前农民种菜不仅要管收管种,还要每早凌晨赶到兖州市场卖菜,但因为规模小、销售难、管理技术落后,尽管起早贪黑不少忙活,可收益一直不好。2008年,在镇里的扶持下,村里成立了金桥蔬菜专业合作社,让“种菜难、卖菜难”成为了历史。合作社采取“统分”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即统一供应良种、统一管理标准、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组织产品销售和分散进行田间管理,在引进适宜兖州市场需求的优良蔬菜品种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设施反季节蔬菜生产技术、立体种植先进适用技术,实现了一季多收,蔬菜产量、效益大幅度提升。同时,合作社与兖州市蔬菜服务中心、齐鲁种业公司等机构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和种苗生产等合作关系,定期聘请专家向菜农传经授道,实地解决生产问题。
说起合作社带来的好处,袁西珠用了蔬菜上了“三保险”来形容:首先“法律险”。在没有合作社前,农民自己购买化肥、农药和种苗,质量很难保证,往往花了“冤枉钱”,买了“劣质品”,蔬菜产量、质量很难保证。而实行统一采购后,合作社与正规公司签订供销合同,就给“苗子”戴上了保护罩,有问题合作社出面依靠司法途径解决,维护了菜农权益。二是“质量险”。合作社在统一采取标准化管理模式,指导农户最佳时间种植,第一时间管理的同时,分地块、分品种免费为会员提供针对性科技指导服务,使蔬菜质量得以保证。三是“兖州市场险”。农户参加合作社后,不再是“单枪匹马”跑兖州市场,而是由合作社代替农民跑销路、找兖州市场、签合同,在销售环节上也实现了从田间地头直接进到超兖州市,摆上货架的飞跃,不仅解决了销售难题,更是稳定了农产品产品价格。
老袁还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合作社成立后,蔬菜种植成本每亩地可节约700元左右,而蔬菜价格可提高10%—20%,这一进一出,每亩地的经济效益至少能提高三成以上。按目前行情看,今年亩均纯收益超过15000元应该没有问题。
像这样的合作组织,在兴隆庄镇还有很多。今年,该镇正在着手制定蔬菜、渔业、养殖等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具体扶持政策,计划年内再发展3—5家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不久的将来,兴隆庄镇“抱团”闯兖州市场的人会越来越多,以助农增收为目的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越来越多,从而真正实现“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郭明德)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部门新闻 > 兴隆庄镇:合作社里话增收
兴隆庄镇:合作社里话增收
时间:2012-05-03 21:09来源:网上搜集 www.yunhepan.com
上一篇:兖州市直机关工委组织包驻村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下一篇:唐口街道开设“一线课堂”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