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5月26日讯 (YMG记者 邹春霞) 药价能否再便宜些?医患之间怎样能更和谐?在昨天上午举行的烟台市卫生局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座谈会上,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就一系列市民普遍关注的问题,与市民代表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烟台医院推行“临床路径”
到医院治个感冒也要花很多钱进行化验,有时候,化验费比药费都高。昨天的对话会上,政协委员刘维正非常关注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觉得在药价上还能再降点儿,另外要考虑不同群体的承受能力,怎么样才能把技术、药物、疗效进行最优化组合,把老百姓的医药费用再降下来一点儿?”
“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一个统一的执行标准———必须从基本药物开始用药。以咳嗽为例,开始就是吃点儿基本药物,在吃药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才入院检查、治疗。这套层层施治标准,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医药费用支出,但是,因此也造成了重大疾病延误的情况。比如肺癌,按照这套标准走下来,从咳嗽到确诊一般要两个月的时间。”毓璜顶医院副院长汤义军介绍说,目前,咱烟台医院正在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建立规范的临床路径。啥叫“临床路径”?也就是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实行临床路径的疾病有一个清楚的格式化程序单,每天要做什么诊疗、要开什么医嘱,甚至护理工作要做些什么,一目了然。
“我们将结合卫生部出台的‘临床路径’,对手术、治病模式进行标准化规定,不应该做的检查一定不检查,不该用的药坚决不用。”汤院长说,按照临床路径的标准,能不用抗生素就不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避免患者感染,这对医疗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增加医护人员责任心,在患者不用抗生素的状态下,安全治疗。目前我们正在努力建设就诊快捷通道、简便治疗模式,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汤院长表示。
市卫生局副局长邹志强表示,今后将通过构建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让不同的病人在不同级别的医院进行救治,小病在基层,大病得到专业救治。
另外,记者了解到,我市已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推行了临床路径管理,并不断扩大临床路径病种种类,下一步在公立医院改革中,我市还将在临床路径的基础上,实行破除以药补医的一系列改革。
农民看病政府“买单”
在农村,一家如果有一个人摊上大病了,整个家庭就可能因病致贫。政协委员于海霞很关注新农合政策惠及的农民群体,她想帮农民兄弟打听一下,今年新农合政策有啥新亮点?
“今年,新农合将在‘扩面’和‘提标’两个方面加大力度,提高重大疾病保障水平和服务水平。”市卫生局副局长孙新河介绍,首先是提标,就是报销比例较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门诊统一为35%,一、二、三级定点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80%、60%和50%,基本药物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再提高10%,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封顶线提高到12万元;
其次就是扩面,今年,我市将肺癌、食道癌、胃癌等12类疾病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试点范围,试点大病增加到20类。其中,实施农村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儿童白血病“规范诊疗、全额补偿”,今年还出台了特殊病种门诊补偿办法,11种病情长、门诊长期用药的特殊病种纳入新农合补偿,比例达到50%。
“另外,今年新农合人均筹资额也增加到300元,其中政府补助240元,参合群众个人缴费60元。”孙新河介绍,今年一季度,烟台有146万人次农民得到合作医疗报销补偿,报销医药费1.96亿元,有1520人得到万元以上补偿。“下一步我市还要提高筹资标准,并且提高报销比例,我们将确保新农合资金用足、用好,让400万参合农民放心。”
有医患纠纷可找第三方调解
天价医疗费、医闹事件、患者杀医事件……前期国内频发的医患纠纷事件引起了在市畜牧兽医工作站工作的李渤南的关注,产生医患矛盾是什么原因?有哪些措施让医患更和谐?
“患者就医不方便、有怨言,是目前医疗体制、医疗机制不适应百姓就医需要,把‘账’记到医务人员的头上了。”市卫生局医政科科长张葵阳表情凝重:“因为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专业性,医患双方知识不对等,患者对医学知识不认知。因此,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往往因患者不理解、不认可,引发医患矛盾。”
张葵阳表示,目前,卫生系统以“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三查五创两监督”活动为载体,全力推进卫生行风建设。“医疗机构从内部加强内涵管理,推动医疗机构建立沟通制度,努力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
据介绍,今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医疗纠纷处置办法》,通过市、县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发生医患纠纷后,将由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来受理、调解、鉴定和理赔,实施一条龙服务。
烟台食品总体合格率高于省平均合格率
“皮鞋奶”、“毒胶囊”……今年,很多食品安全事件引起市民强烈关注,芝罘区政协委员张诗琴很关心我市在食品风险监测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2011年10月,烟台市政府成立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管理工作,市卫生局主要承担食品卫生风险监测以及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市卫生局副局长邹志强介绍说。
“在食品安全监测方面,由烟台市疾控中心监测食品风险进行监测、评估,主要对化学污染物、食用油以及农村食品等多方面进行监测,从加工、流通等领域对38类279种食品进行监测。”据介绍,2011年,烟台市采集监测样品1306份,得到数据5000多份,监测食品样品的数量、质量均居全省首位。
“从监测的情况上看,烟台食品总体合格率高于省平均合格率,这也表明,烟台的食品是较为安全的。”邹志强说,今年,市卫生局将增加监测的品种、数量,监测范围覆盖全市14个县市区,为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提供技术支持。
烟台将在三年内实现数字化医院
政协委员刘维正:医疗机构的药为啥比药店的价格高?
市卫生局副局长栾材富:应该是采购渠道不同造成的。公立医院全部从省网上招标,按照中标价采购销售药品。另外,按照国家要求,公立医院一般加价15%。目前,我市公立医院均严格按照上级规定采购并销售药品。
烟台一职杨文芝:挂号排队很繁琐,在网上找在线医生解答一下很方便,烟台信息化工程进行到哪一步,是否直接网上问诊?
市卫生局副局长栾材富:目前毓璜顶医院的信息化程度已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去年6月份以来,市卫生局着手制定烟台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包含了医疗信息化、公共卫生信息化以及电子政务信息化,也就是说,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农卫、妇幼保健、传染病上报,以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应急处理、输血管理等,都能进行复杂的系统处理。按照计划,烟台市将大力推行数字化医院,努力在3年内见成效。
毓璜顶街道大海阳社区冷晓燕:公共基本服务有哪些内容?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市卫生局妇社科王淑华:烟台全力推进城乡居民健康管理、孕产妇保健等10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补种乙肝疫苗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前,共为557.42万名城乡居民建立了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为71.1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免费查体,为7.8万名农村孕产妇发放了住院分娩补助,为6.5万名农村育龄妇女补服了叶酸,完成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补种工作2.9万余人次,接种率达100%,城乡居民逐步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了疾病。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8169500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