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途经市区刘庄路与报社西巷交叉处丁字路口时看到,路南出现了一个大型“垃圾山”。上面是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下面是层层叠叠的建筑垃圾,斜对过是一排商户,有卖羊肉汤、牛肉汤的饭店,还有些卖蛋糕、冰激凌的小食店,期间还夹杂着服装店、网吧等多元经营的各类商铺林立其间。正午时分,垃圾堆在烈日下暴晒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对面的饭店里坐着就餐的客人,路上还有来来往往逛街的市民。这是生活在市区吗?
26日,记者再次来到此处看到,“垃圾山”依旧“挺立”,向人们挥发着它难闻的气味,并增长着自己的“个头”。为了解这一垃圾堆为何无人清理、打扫,以及它的管辖者是谁等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
商户:
一上午扫出去五六十只苍蝇
“我们都是外地人,到济宁才3个月,刚来的时候,这片还没拆,那边原来是一条路。”记者走进“垃圾场”斜对面的一家服装店,坐在门口的老板娘指着对面说,“原来没拆迁时,路上也是堆满了垃圾,旁边挨着一排小平房。小平房全部拆了之后,垃圾就全都倒那儿去了。”
对于垃圾堆的出处,她表示并不清楚,也不知道这块应该归谁管辖。她还向记者透露,自从她们来到这儿以后,从来没人收取过卫生费用。“刚来那会儿,我问过周围的商户,这片垃圾怎么处理,是不是各家各户给点钱,比如每家交个二三十元,或者交给居委会,让人来清理,但大家都不知道,也就只好这样了。”
这家店的男主人告诉记者,上午打了一次药,清理出去了五六十只苍蝇和飞虫,真是很恶心。
不清楚归谁管,应该是刘庄
一位卖糕点的商户告诉记者,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在两个月前这片社区被拆了之后,原来扔在街道上的垃圾就都上了“山”,摆上了拆迁工地边的这块裸露在外的区域。
记者询问之前是不是也一直这样,他说:“原来这块是有人收拾的,但后来拆了就没人管了。这片原来虽然也有垃圾,但没现在这么多,而且环卫上每天都有人过来收垃圾,只是这两个月才没人管了。”
记者问这片应该归谁管,他回答是归“刘庄社区”。
摊贩:
这块归菜市社区居委管辖
记者随后从一位摆水果摊的摊主处了解到,这片被拆迁的区域是菜市社区,应该是归菜市社区居委管辖的,现在这片区域的保洁究竟归谁管,她也不清楚。
下午1点45分,记者沿着刘庄路绕进一条小街巷,来到菜市社区居委的办公地。但周边房屋已全部拆除,被“孤立”的居委会大门紧闭,还上了锁。
不得已,记者只好暂行离开。
环卫工人:
这里“原归”市环卫处管辖
从居委出来后转弯,记者遇到一位正在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这位大姐告诉记者,她们虽然负责这个片区,但只负责清扫街道。垃圾堆所处位置的清理工作原是由济宁市环卫处负责,但自从拆迁后就再也没有人进行清理、打扫和管理了。
记者沿着这片被拆迁的区域边沿从东向西行走时发现,除了“垃圾山”堆放处没有任何遮蔽,其他被拆迁的区域都有围挡与路相隔,而垃圾堆所在区域的后面还有几户房屋没有拆迁,这块也没有设立围挡。
市环卫处:
工地内垃圾应由工地负责
下午3点,记者先后致电了没能现场采访到的菜市社区居委和市环卫处。
菜市社区居委的一位男性工作人员接听了电话,他只说房屋拆迁后应该已经围起来了,至于“垃圾山”应该由谁管辖,他只说了句“不清楚”,就挂掉了电话。
对此,市环卫处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具体情况也不是很清楚,让记者询问市中区市容局,“只要在中区范围内的,都归中区市容局负责。”另外,他向记者透露,如果垃圾是堆积在拆迁工地以内的,就应该归拆迁工地负责。因为有些开发商对片区进行拆迁后,并不是马上进行开发,因此,这段时间就会有很多居民把垃圾倾倒在工地内,形成的巨大垃圾堆是由于工地管理不善造成的。但如果是街道上的垃圾,就应该归市中区市容局负责。
市中区市容局:
不及时加设围墙成“垃圾山”主因
市中区市容局的一位褚经理在接受采访时称,这片归社区负责,不归他们保洁公司管理。“房屋拆迁后,按说应该及时打上围墙,以免市民误闯,也防止垃圾的随意倾倒,现在,只有这块区域没有加设围墙,人们就都往里面倒垃圾。”褚经理告诉记者,他会跟有关部门反映一下,尽快将垃圾处理掉。
记者将对此事进行追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