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鸡黍镇西李村党支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不断丰富和完善“支部+企业+基地+农户”致富新模式,实行土地流转,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支部的政治优势与企业的经济优势叠加互补,取得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的良好效果。至2011年底全村经营性收入130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
突出引领,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有效破解农民挣钱难、农民增收缓慢、村里无钱办事这一制约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难题,该村以华光集团为依托,积极进行示范带动作用,把周边的邻村土地集中起来,实行订单式种植和集约化管理,先后建设了无公害蔬菜基地20100亩,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基地24320亩,有机大蒜(蔬菜)基地500亩,GLOBALGAP欧盟良好的农业规范基地4000亩,带动了农业标准化种植迅速推广。
突出服务,拓宽群众共同致富新路子。针对农户分散经营难以发挥效益、产品质量低难以占领市场的情况,该村通过土地流转、置换等多种方式,以华光公司为依托,采取华光公司与基地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签订了500亩有机大蒜和有机蔬菜的种植合同,凡以土地入股的农户,保证每年每亩地最低收入3000元,净利润按50%与农户分红,并且返聘农民来基地打工,按每天60元的标准发放工资,开创了一条“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致富新模式。这样一来,一方面农民的土地流转后,在思想上不用再为农产品的价格高低而担忧,在经济上还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区域化、规模化、有机化的种植模式,进一步节约了耕地、浇水、施肥等管理成本。目前,基地按照有机化种植模式,实现了现代化操作、全天候监控,通过视频平台,可实时查看基地有机种植情况,经得起媒体的监督、技术的检验,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和知名度,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突出统筹,共建文明和谐新农村。为进一步提高全村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西李村结合国家现有的农村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计划对西李村进行整体搬迁,投资建设华光社区。目前,社区一期工程11栋楼和社区服务中心已全部完工,村民已陆续入住。
西李村通过推行“支部+企业+基地+农户”农村党建工作新模式,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使党的活动有效渗透到农村各个产业、各个链条、各个环节,夯实了党执政的组织和群众基础,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升级,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共促共赢。(杜冬菊)
刘雪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