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武城6月25日讯 (记者 张国军)武城,这座千年古城,历来被称为“历史名城、运河古郡、弦歌之都”,在这座继古汇今的城市,“四德”工建设点燃了干部群众争做有德人、干事创业的激情,全城上下形成了你争我赶、不甘落后的大好局面。近日,记者走进了武城,感受这里的“四德”建设风貌,记者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四德”建设建到了人心里了。
真访实问 真心实意 真帮实扶
三真任务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四德”工程建设不是一个口号式工程,不是流于表面的走马观花,而是实实在在的人心工程,惠民工程。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德州武城的“四德”建设可谓是搞的很扎实、很实际。
实施“四德工程”建设,从根本上来说是重在解决实际问题,把“四德”理念转化为民生工程,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近两年,武城县实施民生工程投入就达20多亿元,地方财政的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救助民困,强力推进幸福武城建设。为了体现“四德”工程的实效性,特别是今年以来,武城县开展了以“机关进农村、干部进农户、服务进万家”为主要措施,以“真访实问察民情、真心实意解民忧、真帮实扶惠民生”为主要任务,以“提高党员干部执政能力、提高群众对党委政府满意度、提高广大群众幸福指数”为主要目标的“三进三实三提高”主题实践活动。
通过组织县直单位、重点企业以及全县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经济薄弱村、生活困难户、贫困学生、病患家庭,增强干部的群众观念,改变薄弱村面貌,改善困难群体生活,拓展干部培养的新途径,架起了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目前,127个县直单位的3200多名机关干部与189个社区(村庄)的3506户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共为群众办理实事、好事2600多件。
县长王胜强告诉记者,“‘四德工程’触发了人的善良本性,切中了家庭养老、市场诚信、自然生态、人际关系等焦点问题,不但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共鸣,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同时也受到了老年人、青年人、未成年人的普遍欢迎,社会认同感、参与率均接近100%,社会反响良好。”
制定“12查12看” 细化四德工程
道德不及格 一票否决
武城,一个独特的做法让有些人感觉到岌岌可危,那就是暗访机制。这个暗访机制让人们开始了自警、自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四德”工程犹如一个放大镜,一个单位、一个人,有没有问题,问题大小,都会被这个放大镜照的一清二楚。武城县委组织部将“四德”内容细化,制定了“12查12看”的干部道德评价标准,干部考察任用先看道德评议。“除了要暗访干部的邻居,还要对其父母的邻居和社交圈进行暗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勇说,“我们要确保领导干部当好道德表率,做不到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真用、真坚持使干部评测更具公信度,看起来苛刻的规定不但没引起非议,反而大受好评。在武城,讲不讲道德,不再是个人的随意行为,不再是笼统的无法表述的概念。
由县纪委牵头组织开展的以“找小事,切要害”为主的机关作风整顿活动暗访小组,不定期的进行抽查,不但对迟到、早退、上班上网聊天、玩游戏的工作人员进行停职等相关处理,还要对本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2011年先后有15人被查处,今年前5个月又有7人被处罚。
“四德”工程建设治了庸、懒、散,提升了质、速、效,调动了全县干部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点燃了干部群众争做有德人、干事创业的无限激情,风正、气顺、劲足的良好局面全面打开。
古贝春:深读百孝篇 争做孝德人
怀感恩心 做诚信人
在武城,企业的“四德”教育也是做的有声有色、成效显着。其中典型代表是古贝春集团公司。
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了“深读百孝篇,争做孝德人”活动,要求全员深入学习、理解《百孝篇》,将《百孝篇》中的孝德精神贯穿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公司“四德”工程办公室向每位员工发放了《百孝篇》和读书笔记,要求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自觉阅读、深读,并做到能背诵、能理解。同时,开展“孝星”评选活动,设立年度“十佳孝星”奖,对于积极参与活动,亲历亲为孝亲的员工,年终进行表彰和奖励。
另外,古贝春公司还组织开展了“怀感恩心,做诚信人”主题活动,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确立公司全体干部职工 “诚为荣,欺可耻”的职业道德意识,并用中国古今先进企业发展经验,及不讲信用而导致企业破产的教训,教育职工:只有企业管理者和企业职工素质提高,才有搞好企业的基础。同时,树立越是经济危机,越要诚信服务的意识,以信取胜,以质争优,全力创新,使企业走出困境,战胜困难,赢得胜利。
武城,这个自古就歌舞升平的城市,如今,在全城上下都在大讲四德、大践四德的背景下,“四德”工程早己是根植在人们心里,发芽、结果;武城,也必将随着“四德”工程建设的深入,百姓的幸福指数必将会节节攀升,日子越过越好。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8169500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