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市公安局局长 邵继臻
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管理如果搞不好,社会发展将受到制约和影响,过去取得的社会发展成果,也将受到侵蚀。公安机关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所承担的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异常繁重,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不断破解社会管理难题,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兖州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安机关社会管理体系。
“人本化”的管理理念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前置条件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社会管理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孟建柱部长多次强调,要以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一切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管理作为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与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尤为重要;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理解和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也不可能取得成效。公安机关要按照“民生警务”战略的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保证社会管理的正确价值取向,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
一是要从解决感情问题入手,夯实社会管理的思想基础。教育广大民警牢固树立“公安机关是群众工作机关、社会管理工作是服务群众工作”的理念,坚持管理寓服务之中,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成效的依据和标准。
二是要从提高工作能力入手,夯实社会管理的素质基础。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各级公安机关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将群众工作能力、群众工作绩效作为考核民警的重要内容,并与评功授奖、晋职晋级挂钩,树立重视群众工作能力的导向。
三是要从改革行政管理入手,夯实社会管理的业务基础。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在依法严格管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审批环节,尽可能依托网络手段,提高办事效率。尽快依托无线接入公安网,把证照办理等所有能向下延伸的社会管理业务都延伸到社区警务室和综合警务服务站,让群众方便、快捷地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
四是要从优化公共关系入手,夯实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加强与媒体的沟通联系,在主流媒体开辟专栏节目,大力宣传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工作的理念,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大力推进互联网进社区,通过“网上警务室”、“警民QQ群”、警方微博以及“警讯通”警民互动短信平台等虚拟阵地联系群众,做好向群众宣传政策、解疑释惑、引导舆论等工作。
“实战化”的管理机制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环节
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形成并沿袭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旧有的体制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实战需要,成为了制约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社会管理工作中,要继续深化警务机制改革,进一步整合公安机关内部资源,精简管理层次,盘活一线警力,理顺职能分工,实现由警务模式“机关化”向“实战化”的转变,针对公安机关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对自身现有管理体制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改革治安巡控模式。随着治安形势日益严峻,原有“以条为主”的巡警管理体制以及交警站点、巡警管线、治安警管片的“点线面”结合巡控模式已难以适应任务需要,公安机关应当充分发挥“人防、物防、技防”效能,实现治安动态管理。应当着力探索综合警务服务站与社区警务的一体化、合成化警务机制,防止警务脱节和警力浪费。
改革行政管理机制。“按照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要求,更新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方式,实现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的转变,真正把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更好地体现到社会管理工作中,全面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健全考评奖惩体系。基层执行力和落实力不强是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严重桎梏。彻底扭转“上热、中温、下凉”的“倒挂”现象,充分激发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牵动社会管理效能的整体提升。
“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依托
周永康同志指出: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提升社会管理效能的必由之路。公安机关必须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潮流,以“信息化”为重要依托,创新社会管理手段,引领警务机制变革,破解社会管理中的难题,在打击犯罪工作中做到反应快速,在服务群众工作中做到便捷高效,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效能。
依托信息化破解人口服务管理难题。不断完善与警务综合应用平台运行机制有机结合的业务模式,实现全警采集、全警应用、全警共享,用信息化手段破解以流动人口为重点的实有人口管理难题。
依托信息化破解治安动态管控难题。继续完善电子监控全覆盖工程,对各类案件高发区域、重点保卫目标、治安混乱地区进行无盲区覆盖;将各类视频信息与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警综平台、大情报系统等挂接,实现数据关联;开展GPS定位系统及视频系统建设,实现警员、警车执勤状态实时定位,提高打防管控的精确性。
依托信息化破解虚拟社会管控难题。建立网上、网下协同作战机制,确保网吧安全管理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在线率;注重网络监控、侦查和舆论引导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网上发现、侦察、控制和处置能力;积极探索舆情导控平台建设,及时发现、处置负面有害信息,正面引导网上舆论,防止发生大规模舆论炒作和“网上群体性事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