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彩票”后隐藏的是一场骗局。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明知是坑人,可为了“赚钱”还是想买--所谓的“儿童彩票”无非是一场技术含量低下的骗局。凭着低廉的价格,简单的玩法,它利用孩子们薄弱的自控能力,灌输了一种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扭曲价值观。26日,记者走访中了解到,在市面上“儿童彩票”并不多见,其从生产到销售都是在私下中进行。
明知会上当受骗,还是忍不住购买
26日下午1时50分,在东门大街小学门前的移动摊点上,仍有一些小学生围在一起购买奖卡。撕开奖卡,看到是“谢谢惠顾”的字样,东门大街小学五年级学生小文(化名)没有再购买奖卡。“我最多的一次买了15块钱的,赚了5块钱。”小文说,他看见身边的同学买奖卡,自己也开始就跟着买。“5毛钱一张,有时候买一张就能抽到5块钱,有时候买了几块钱的可能也没奖,我还抽到过一次10块钱,中了奖就很高兴。”
和很多同学一样,小文购买奖卡的钱也都是自己的零花钱,“有钱的时候就买,没钱的时候就不买。”“零花钱都是家里给的,但我没跟家里说过我买奖卡的事。”小文说,他也觉得奖卡里的奖少,有些坑人,“但还是想买,因为有时候可以赚钱。”
“我有一次买了20张,10块钱的,一张都没中。”一位同学认为自己运气不太好,但更多的认为是奖卡里的奖太少,奖卡上写有20元、50元的奖金,但从来没听说有人中过大奖,以5毛的居多。
批发市场难见其踪,多由专人直接送货
“儿童彩票”从何而来,通过何种渠道进入零售摊贩手中?……26日下午,记者带着一系列问题,先后走访了济宁城区规模较大的琵琶山大市场和草桥口批发市场。走访中记者发现,多数批发摊点业主对“儿童彩票”并不陌生,但因各种原因,他们并没有批发经营。
26日下午2点,记者来到琵琶山大市场,当问及何处销售学生玩的卡片类物品时,一位店主告诉记者,他听说一些文具批发店好像有。“没听说过‘儿童彩票',我们也从来没有进过货。”一家文具店的女店主告诉记者,这种给学生玩的小彩票利润并不可观,“万一中出个五块十块的,还不够本钱。”
在草桥口批发市场内,一位文具店老板告诉记者,他以前曾进过一些“儿童彩票”,但销路并不是太好。“这些彩票都是私人印制的,兑奖方式主要分两类。”这位店主说,第一种是解开奖券后显示出中奖金额,还有一种便是票面上统一标注出一定金额的钱数,揭开奖券后显示是否中奖。“一般情况下,每一大张彩票中,最上面一横排的是中奖的,下面的多是’空头支票‘.”该店主说,因不大赚钱他已经很久不进这种货了。
“这种彩票好像是由专人送货的,市场上很难买到。”在济宁城区多年从事小零食经营的一位店主说,因为“儿童彩票”并不是正规厂家生产,并且违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商贩们之间的交易多是背地里进行。
对学生身心危害大 市民期待尽快查处
“彩票的发行、销售必须经过国务院批准,目前我国只有福彩、体彩两种,并且禁止对18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济宁体彩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学校周边卖的小“彩票”肯定是非法印制的,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
26日下午,记者先后拨通了济宁市东门小学所在辖区内的派出所和工商所电话。济宁市中区公安分局东门派出所一位治安民警告诉记者,他们将尽快安排专人查看,如确定有人从事“儿童彩票”销售行为,将立即要求其中止销售。
随后,记者又拨通了济宁市工商局市中分局古槐工商所一负责人电话,当了解到兜售“彩票”的是流动摊贩后,他表示,工商部门只负责有固定经营场所的店面,街面流动摊贩的管理应属于综合执法部门。
“有一点可以肯定,向孩子们销售这种所谓彩票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学生家长龚先生说现在孩子们自控能力比较薄弱,向孩子们出售这种“彩票”,其实是向他们灌输了一种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扭曲价值观,对孩子们今后的成长非常不利。
这位家长认为,此现象的存在不是一个部门的责任,“印刷生产、流向市场、兜售给孩子,这应该是一套完整的产销环节,希望相关部门尽快查处学校周边的小’彩票‘,彻底斩断伸向孩子腰包的黑手。”龚先生说。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8169500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