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破解非公企业党员发展缓慢、结构不合理、发展程序不规范等现象,今年以来,鸡黍镇党委将“企业党员成长工程”列为该镇2012年“书记创新项目”,严把三关,切实做好非公企业党员培养发展工作,有效改善了非公企业党员队伍结构,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把好申请择优关。一是政治审查。非公企业员工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后,镇组织办及时派人找其谈话,力求个人政治态度、遵纪守法、生活作风、道德品行、社会关系“五个清楚”。二是民主测评。对申请人实行“双测评双公示”制度。即组织入党申请人居住地的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及企业党员、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职工代表进行双重民主测评,对任何一处优秀票达不到80%的都不予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今年以来,全镇共有17名非公企业员工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有15名在测评中优秀票超过80%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把好跟踪培养关。建立“1+2”结对培养机制。积极开展“党员带职工”的“1+2”结对帮带活动,即对确定的每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由所在党组织安排两名党性强、技能强、有威望的党员全程负责跟踪培养,带思想、带技能,使入党积极分子尽快入党,力争形成业务技术和政治思想的双重传授链。
把好发展入口关。一是党员发展联审制。在党员发展时,由镇党委与公安、计生、纪委等部门实施联合审查,确保发展对象是企业的表率、员工的代表。二是联名推荐差额票决制。即吸收预备党员时,采用无记名投票的形式,请企业职工和党员一起推荐、评议,通过比思想觉悟、比理论学习、比岗位业绩、比奉献精神,差额票决、择优确定,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参与的热情,激发党员职工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荣誉感、自豪感。三是全程公示制。对发展对象的推荐、预备党员的接收、预备党员转正等四个环节全部在企业和发展对象居住地进行公示,把党员发展的全过程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凡是公示期间被反映有问题的,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采取取消培养、发展、转正资格等处理。今年以来,共发展非公企业预备党员3名,且全部来自生产一线。(杜冬菊)
莫 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