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印度最高法院早在2010年就裁定,禁止警方及情报官员在进行调查时,以获取信息为目的强迫嫌犯接受“吐真剂”注射,但事实上,现在印度部分地区的警察仍未抛弃这一收效迅速的逼供方法。
不久前,印度中央调查局(CBI)官员在调查一起政要涉腐案时,要求法院允许使用静脉麻醉剂硫喷妥钠(即“吐真剂”),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麻醉分析”,此事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随后,英国《卫报》记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吐真剂”注射这一遭禁的审讯手法看似销声匿迹,实际上却依旧是印度部分地区警方办案惯用的手段之一。
印度首家独立法医鉴定所“真理实验室”的负责人甘地·PC·卡扎博士表示,尽管“麻醉分析”已经被裁定为“不科学、不民主、不合法、不人道”,但部分邦的警察还是热衷于使用这种方法,尤其是在古吉拉特邦和卡纳塔克邦。“在印度这个民主的国家里,‘吐真剂’应当无处容身!”
古吉拉特邦甘地纳格尔市法医科学理事会副会长VH·帕特尔透露,虽然没有官方数据统计每年有多少名嫌犯被迫接受了“吐真剂”注射,但他所在的实验室平均每个月会接到三四起类似案件,他本人则亲自执行过近100次注射。
2010年5月5日,印度最高法院裁定不再允许警方使用“吐真剂”,因为这种不加节制的做法侵犯了宪法赋予的“人身自由”。在过去十余年里,印度警方经常使用“吐真剂”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麻醉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作为定罪凭证。
印度孟买曾发生过一起数百人伤亡的连环恐怖袭击案,为了从唯一被活捉的恐怖分子口中获取真实情报,印度警方对其使用了“吐真剂”,并成功获取了一份长达7页的审讯笔录。警方还用这种方法“解决”了不少棘手案件。但是研究者后来发现,使用“吐真剂”后,嫌犯所“吐”的并非全是真话。“吐真剂”让人处于镇静催眠状态中,下意识地回答各种问题,但是麻烦之处在于,人有主观意识、潜意识、无意识三个层次。当主观意识被压抑到最大程度时,潜意识成为主导反应的行为中枢,会出现很多诡异的现象,比如幻觉;在这种状态下提供的信息并非事实之全貌,而可能存在潜意识的夸张或者部分省略,而且回答者极易受到询问者的暗示和影响。中国日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