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7月1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出于重新整合全球资源的考虑,体育用品业巨头阿迪达斯决定,在今年晚些时候关闭公司在中国的最后一家直属工厂。经济之声记者就此致电阿迪达斯,没有得到回应。但有知情人士透露,这家原本位于苏州工业园的全资子公司,可能会搬到缅甸,工厂所有员工将就地解散,但阿迪达斯会提供优厚的离职补偿。
业内分析,成本上升应该是导致阿迪达斯直属工厂关闭的最直接原因。中国的人工成本逐步上升,作为“世界工厂”的性价比优势正在丧失。不少国内服装鞋类工厂,向西部等人力成本较低的地方转移,阿迪达斯如果选择撤向东南亚也很正常。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表示,这正是目前国内产业转移的两种趋势。
孙淮滨:产业转移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它有两个走向,一个就是往周边国家特别是东南亚一带,主要还是服装的生产和加工,一类就是从东部向我们国内的中西部进行产业转移。
从今年5月阿迪达斯公布的数据来看,公司受惠于中国与日本市场的增长、定制化Golf产品的畅销,以及税率的降低等,一季度净利润增长38%,但公司毛利润率却连续三个季度出现下滑。这跟棉花、橡胶以及中国劳动力等成本的上升有着密切关联,国内不少同类企业也倍感压力。浙江锐奇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应祖远说,因为工资成本大幅上涨,企业利润空间已经压缩到不足10%。
应祖远:这几年人工成本是一直在持续的大幅度上升,原材料的话,是从2008年跌到谷底,经过两年的时间,2010年底已经又涨到了最高点,这段时间又往下降。劳动力成本是上升占的比例是最大的。一年差不多20%,连续几年都是20%上涨。利润空间基本上,因为我们出去的那个价格很难有这么大幅度的上涨,工资一上涨,利润空间就更小了。
阿迪达斯就是根据各地生产成本的变化,不断转移生产基地的大企业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阿迪像候鸟一样从欧洲转战日本,接着迁徙到韩国和中国台湾。阿迪达斯位于柬埔寨的生产工厂,曾被曝出工人周薪只有15美元,而苏州的直属工厂人均月工资则不低于3000元,转移和关闭工厂背后的“用工成本”逻辑显而易见。
早在2008年就有媒体报道,因为中国工资水平不断提高,阿迪达斯为降低生产成本,准备将部分产品的生产从中国转移。在接下来的2009年,同为运动品牌巨头的耐克将公司在江苏太仓的鞋类生产业务转移到亚洲其他地区,并关闭了公司唯一拥有的鞋类生产商太仓工厂。
眼下,阿迪达斯在华的直属工厂也没了,不过在中国依然有300家代工厂,涉及员工总数超过30万人。在中国劳动力价值、生产成本、周边成本不断上涨的趋势下,代工厂如果还想依靠阿迪、耐克等这些国际大企业的订单生存,必须一起转战东南亚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表示,转移到东南亚有利有弊。
孙淮滨:第一个就是说,可能跟棉花有关系,因为现在我们从国外进口棉花是有一定的配额限制,但是你到那些国家,从美国进口就没有配额限制。第二就是这些国家如果加工出产品出来销往欧美,他们在进口国的进口关税上他有一定的优惠。第三这些国家他们在税负上相对来说也是比较低的,但是他有缺点,他的缺点就是他的产业链的完整性,产业链的配套远远不如国内这么方便,这么完整,再加上就是他们的行政管理、法律措施还有待于完善,因为他们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还不够完善,所以也是有利有弊。
据了解,目前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的用工成本,只有中国的1/3左右。不可否认,那种依靠人口红利获得超额利润的劳动密集型增长模式,正在向东南亚转移。不少人担心,这预示着中国代工工厂以及制造业的下行期即将到来,甚至出现国际巨头结队撤离的趋势。
而对于和阿迪、耐克同行业的国内运动品牌来说,除了应对成本的上涨之外,还必须关注“如何从制造业向品牌转型”。业内分析,国内体育用品企业最近的日子相当不好过,全行业集体库存、增长缓慢。在产能过剩和成本增加的今天,中国制造需要产生对升级的紧迫性,而体育用品企业需要经过三年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今年正处于关键的艰难时刻。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 阿迪将关停在华最后直属工厂 产业转向东南亚
阿迪将关停在华最后直属工厂 产业转向东南亚
时间:2012-07-19 20:07来源:中国广播网 www.yunhepan.com
上一篇:日本再从福岛核电站四号机组取出燃料棒
下一篇:北极冰川分裂出巨型冰山 体积大过曼哈顿岛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