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种病种报销都有上限。本报记者 李倩 摄
本报济宁7月22日讯 (记者 李倩) 20日,济宁市召开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现场会。支付方式改革实施一个月以来,医院由被动控费转变为主动控费,部分医院主动降低高价值医用耗材使用比重,有的医院的抗生素品种由100多种降为29种。
“以前新农合患者住院,实行实报实销。”市中区新农合管理办公室主任董乾介绍,以股骨干骨折为例,由于使用药品或医用耗材的不同,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也不同。有的患者可能花3000元,有的患者可能花4000元,还有的患者能花5000元。即使在同一家医院住院,患者最后报销的金额是不同的。支付改革后,设定单病种的花费限额,比如,股骨干骨折医疗费用最高为4000元,超出部分由医院自己负担。
济宁市卫生局局长焦华介绍,传统的支付方式为按项目付费,报销范围内花多少,报销多少。改革后,限定收费总额,超支部分需要医院自己承担。这就要求医疗机构在总额控制的前提下,调整医药费用结构,控制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这样,一方面能遏制医疗机构过度医疗的行为。另一方面也能遏制新农合资金支出增幅过快的现象。
5月26日,汶上县人民医院实施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措施包括严把出、入院标准、停用高价位辅助药品、遏制大处方、压缩不必要的检查等。通过系列措施,病人的次均住院费用从原来的4500元降至3000多元,医院每月垫付的费用也从原来的470万降至310万元。
“支付方式改革后,医院每月停用同类药品价位高的、临床用量高的5种辅助药品,比如停用所有零售价格在20元上的抗生素药品。医院还降低了高价值医用耗材使用比重,规范检查和用药行为。”汶上县人民医院医保办公室主任王怀清告诉记者。
“这种支付方式促使医院从被动控费转变为主动控费。”汶上县卫生局局长胡山林说,改革后,县医院、中医院共停止使用临床用药200多个品种,抗生素由过去的100多个品种降为29个。控制高价值药物的使用,这类药物占比控制在40%以下。同时还控制医疗成本、控制人均住院次均费用过快增长。另外,还对花费超过3000元的患者,通过电话查询、入户回访等方式逐一核实。杜绝部分医疗机构以各种方式套取新农合基金。
济宁市卫生局局长焦华表示,新农合缓解了参合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刺激了参合农民的就医愿望。但是少数医疗机构出现次均住院费用不合理增长、部分医疗机构存在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的情况,进而导致新农合资金支出增幅过快。支付方式改革,就是让医院自身加压,变被动控制费用为主动降低医疗费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延伸阅读:汶上撤并120处卫生室
20日,在汶上县杨店镇庙口卫生室内,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居民的健康档案。辖区3000多名居民的健康档案都在这里,他们的查体结果、病情的变化,卫生室的医生都一目了然。
今年3月1日,庙口卫生室纳入杨店镇卫生一体化管理,卫生室的人员也是由医院聘用,医疗器械、药品、设备、全部由杨店镇卫生院统一调拨,财务由医院统一管理。参合农民在卫生室看病,也实现即时报销。
今年,杨店镇卫生院将全镇33处卫生室合并为17处,均成为省级规范化卫生室,全部纳入一体化管理,杨店镇庙口卫生室便是其中一个。统一管理后,卫生室的病人数明显增加,但是医疗费用支出却平均降低一半以上。
汶上县卫生局局长胡山林介绍,实施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后,全县的493个卫生室合并成373个,非法行医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净化了医疗市场。规范了医疗行为,保障了村医的合法收入,也降低了参合农民的医疗费用支出。
曲阜市在全市较早推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在规范管理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公开选聘卫生所长、所长和乡医双向选择,打破“夫妻店”、“父子店”.对于不称职的及时予以调换。对乡医每年考核一次,结果记入乡医档案,考试不合格的,进行待岗学习。
济宁市卫生局局长焦华表示,济宁市将加快乡村卫生一体化建设。从设置与建设、人员准入与执业管理、业务、药械、财务和技校考核等方面一体化管理,通过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使村卫生室在乡镇卫生院的统一管理和业务指导下,成为乡镇卫生院服务功能的延伸,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8169500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