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时至年中,又到盘点的时候。与往年不同的是,此次年中大考的背景是中国经济以及区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同时,也是我市拉开发展新框架、应对竞争新态势、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时刻。
在这种背景下,济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什么样成绩?各县区科学发展的成果如何?7月23日至25日,全市科学发展现场观摩会召开,会议采取现场观摩和集中开会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会议现场观摩了各县市区和济宁高新区、济宁北湖新区的项目建设情况。昨日下午召开了全体大会,会议通报了现场观摩评比结果,济宁高新区、兖州市、邹城市位列前三位。
为了让读者触摸到济宁半年科学发展的运行脉络,向读者展现济宁上半年的经济社会运行态势,我们推出了本期的“科学发展半年考”专题。
【成绩单】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5%
上半年,我市经济整体运行基本平稳,增势逐步加快,发展稳中有进,特别是进入5、6月份,部分经济指标月度增速有所提升,初步预计,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00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我市GDP增长虽较同期增速回落1.5个百分点,但仍在适度较快区间,增长平稳。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8.7亿元
据济宁市财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138.7亿元的地方财政收入,其中国税部门25亿元、地税部门80亿元、财政部门33.7亿元,总量和增幅分列全省第5位、第3位。全市财政支出完成了171.3亿元。
财政收入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各月累计增幅均在2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收入结构上,税收收入增势放缓,非税收入增长较快。增值税增幅回落,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快速增长。
7个县市区收入总量全省排名位次前移
上半年,12县市区收入完成109.4亿元,增长19.8%。11个县市区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增幅最高的金乡县达到30.1%;5个县市区税收收入增幅超过20%。7个县市区收入总量在全省排名中位次前移,泗水前移5位,金乡前移3位,兖州、微山、嘉祥、汶上前移2位,任城前移1位。
工业经济指标逐步回升、投入增加
工业经济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一季度探底后逐月回升,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比一季度提高1.6、2.5、4.4个百分点,6月份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4%、高于全省4.7个百分点,正处在持续回升向好的重要转折点。
食品、纺织服装、医药、电力四个行业保持稳定增长,煤炭、建材行业由增转降;装备制造、煤化工、造纸行业持续低迷,但环比降幅逐步收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增幅均在20%以上,工业投入提质增量,创新能力持续提高。
上半年全市新签合同项目867个
据了解,我市项目建设力度加大、亮点增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发展齐头并进,“大项目突破年”成效明显。上半年全市新签合同项目867个,实际到位市外国内资金375亿元、增长45.2%。新开工规模以上项目1465个、增加379个,亿元以上212个、增加109个,10亿元以上53个、增加6个。
园区发展步伐加快,上半年新批入区项目410个、总投资800亿元。不少县市区都新上了一些大项目好项目,像泰山玻纤3亿米电子布和5万吨电子纱项目、华勤10万吨钢丝帘线项目、吉利汽车全自动变速箱项目、联想控股盐化工一体化项目等。
106个重点城建项目开工建设
上半年,全市“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有164个重点城建项目,已开工建设106个,完成投资72.84亿元。济宁城区有96个城建项目,已开工55个。各县市项目68个,已开工51个,完成投资26.47亿元。金乡生态水系治理工程、泗水圣源湖水街项目、北湖生态湿地项目等相继开工。
夏粮生产实现“九连增”
上半年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173.18亿元,同比增长3.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976元,同比增长18.4%。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夏粮生产实现九连增,总产达到255.5万吨。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深化,全市新发展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6家,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发展到806家。
镇域经济加快发展,上半年,全市乡镇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9亿元,同比增长4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1亿元、同比增长30.7%,镇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上半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19.4亿元
上半年,全市金融运行呈现出“融资能力增强、信贷结构趋优、贷款周转加快、金融服务提升、银企合作深化”的良好格局。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819.4亿元,比年初增加172.9亿元,同比多增4.9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775.8亿元,比年初多增162.2亿元,增量居全省第6位。
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短期贷款余额1075.73亿元,比年初增加147.77亿元,同比多增44.59亿元;占全部贷款新增的85.8%,为近5年来历史最高点,贷款期限趋短有利于满足实体经济流动性资金需求。
【成绩之外看问题】经济下行压力大,部分指标增幅回落
当前,国际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国内经济处于形势变化的敏感期、转型调整的攻坚期,国内宏观经济形式不容乐观,虽然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需要高度关注。在昨日下午召开的全市科学发展现场观摩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平昌指出,在成绩面前看到问题,敢于“揭短亮丑”,做到“哪壶不开提哪壶”,是一份勇气,更是一种有自知之明的清醒。对照“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的发展指标体系,对照区域发展的激烈竞争态势,务必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外部压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 增长后劲不足问题突出
受长期结构性矛盾和短期困难因素的叠加影响,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指标的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5、9.6、57.9、2个百分点。尤其是工业主要指标增幅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低于年度目标20个百分点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了1.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4位。工业投资明显不足,总量仅占全部投资的47.8%,增幅低于全部投资4.1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仅增长9%,比去年同期和一季度分别回落了21.9和7.6个百分点,创近两年来的新低。一些重点项目特别是纳入集中调度的重大项目,受前期规划、用地、资金等因素制约进展缓慢。新上项目中,一次性投入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还很少。
财政增收的压力增大 区域竞争呈现强烈挤压态势
上半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中的税收占比为72.9%,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较年初下降了4.8个百分点。可以预见,在下半年国家结构性减税、工业经济低迷、煤炭价格走低等因素的影响下,财政增收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与我市正在学习的淮安相比,上半年淮安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5.5%、高于我市5.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9%、高于我市2.3个百分点。与省内兄弟市相比,就投资情况来看,潍坊、淄博一直好于我们,现在菏泽、聊城、德州、临沂的增幅也都超过了我们,上半年分别高于我市3.4、1.4、3.1、1.9个百分点。从工业主要指标的增幅来看,菏泽、聊城、德州、临沂都高于我市,在工业利税、利润的绝对量上,聊城、德州、临沂都已超过我市,菏泽仅仅比我市少了4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