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与会代表就区域内国际海事劳工公约履行、海运温室气体减排、海上搜救应急合作等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协商。
中国—东盟海事磋商机制建立于2003年10月,迄今已经连续召开8次会议,这一机制已经成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海事领域交换信息、分享经验和加强合作的重要平台。值得注意的是,菲律宾曾多次缺席这一磋商机制会议,这次会议也没有派代表参加。
中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在致辞中表示,受欧债危机影响,世界经济仍面临诸多风险,全球航运仍处于不景气状态,中国和东盟各国海事主管机关应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加倍关注船舶安全、船员权益和海洋环境保护,为地区航运业复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多努力。
会议讨论的第一项内容是《2006年国际海事劳工公约》的履行。马来西亚、缅甸、越南、中国等就国际海事劳工公约的履行情况作了主题发言。该公约被称为全球海员的“权利法案”,其核心是保障船员权益,从船员接受聘用、调派到船、在船工作直至离船,对船员职业安全和健康防护、医疗急救措施、工资收入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保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公约将于2013年8月20日正式在中国生效。
会议讨论的第二项内容是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据了解,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将于2013年1月1日正式生效,将适用于所有400总吨及以上国际航行船舶。
会议还将讨论海上应急和搜救等问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