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被曝将在英国挂拍经本报首先披露后持有者怕激化中国人情绪决定不参与拍卖
10月下旬,英国邦瀚斯拍卖行(Bonhams)在其网站上宣布,将于11月8日拍卖两件来自中国“夏宫”的文物。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专家鉴定,这两件文物确系圆明园流失文物。
本报10月25日率先报道此事,引发社会关注。
英国拍卖行撤拍两件圆明园流失文物今天上午,记者了解到,该拍卖行昨日发表声明,为避免激化中国民众的不满情绪,两件文物的持有者决定收回藏品,不参与拍卖。
最新消息
英拍卖行撤拍两件圆明园流失文物
今天上午,有媒体报道称,英国邦瀚斯拍卖行(Bonhams)亚洲艺术品部主管科林·希夫(Colin Sheaf)发表声明称,两件圆明园流失文物已被持有者收回,不会参与邦瀚斯将于11月8日举行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会。
据称,科林·希夫表示,这两件玉雕艺术品的持有者决定收回这两件藏品,不再参与拍卖。目前,这两件文物已经归还到持有者手中。
本报连线
持有者怕激化中国人情绪而撤拍
今天上午,记者在邦瀚斯拍卖行的网站上看到,在11月8日所举办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会的拍卖物品列表中,仍能看到两件圆明园文物的展示,但旁边却没有竞拍按钮和出价表格。
记者就此事邮件联系了邦瀚斯拍卖行,但截至发稿时仍未收到回复。
随后,记者连线询问了曝出此事的中新社驻派伦敦记者,对方证实了此事的真实性。
“这次拍卖会在11月5日会有个发布会,之前想去参加,但没想到突然收到拍卖行的声明,说两件文物的拍卖取消了。”
记者看到,邦瀚斯拍卖行亚洲主管科林·希夫发给媒体的邮件声明原文,称拍卖行对于此次两件展品的拍卖在中国引起的不满“深表抱歉,邦瀚斯从未想过要冒犯中国人民”。声明中还称,两件物品的持有者看到了中国媒体关于此事的报道及大家的评论后,不希望进一步激化中国人民对此事的愤怒,决定收回两件竞拍的物品,竞拍行也同意此做法,将物品归还了持有者。
另外,声明中提到,目前邦瀚斯拍卖行也已经和中国文物局取得联系,希望能利用媒体澄清此事。
“追索团”律师
建议政府借机回购
今天上午,记者致电圆明园管理处,但是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没有就此事做出回应。
“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律师团”律师刘洋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拍卖行和文物持有者重视中国人民意见的态度值得赞赏,这样起码可以阻止流失文物进入流通领域,从法律上减少文物回归难度。
刘洋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趁此机会与持有者进行接触和沟通,一方面表示对持有者的尊重,另一方面,还能与持有者进行谈判,有关部门可以以物质补偿和精神奖励的形式回购文物,促使圆明园流失文物回归中国。
据他介绍,律师团驻欧洲的华人律师将先行与拍卖行和持有者联系。
文/记者任佳蒋桂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