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优化校长队伍结构。按照看能力、重实绩、年青化的标准,从基层一线选拔调整了45名校长、副校长,使学校管理队伍更加趋于合理,更加富于活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模式,选拔了10名教育人员赴昌乐挂职学习,培养了一批年青后备干部,今年都给予提拔重用。下一步,还要从高中和小学选拔干部外出挂职学习,储备后备干部。
二是启动实施“第一校长”制度。把视野投向全国,选聘知名校长到曲阜担任“第一校长”。聘请昌乐二中、杜郎口中学、薛城舜耕中学等89位知名学校校长为“第一校长”。“第一校长”虽然不是学校的行政领导,但会作为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的参谋、教学业务的指导、师资培训的导师,他们用自己的所学、所长,促进本地学校优质高效发展。“第一校长”出思路,本地校长抓落实,基本形成了“借鸡生蛋”的发展格局。目前这一经验已在中国教师报等国家级媒体刊发。
三是公开推选教研室主任、副主任。按照年龄、工作岗位、业务荣誉等方面综合比较,最终推荐26位人员入选。入选人员一节课评选已经结束,曲阜市教体局从各镇街、曲阜市直学校邀请近百名曲阜市级及以上教学能手或优质课执教者担任评委,采取现场实名打分的方式得出此轮选手成绩。竞职演讲也将近期举行。真正体现了能者上、庸者让的用人导向,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
四是加强教职工编制管理。制定了《关于做好教职工编制调整核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按每所学校的编制,确定工作岗位。借鉴汶上经验,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重新调整各镇街中心中学人员配置,调整后的中心中学总人数控制在5至7人,被调整人员大约80人全部回到中学或小学一线执教。这项工作本月底要进行完毕。
五是推行绩效工资制度。制定了教体系统绩效工资发放的指导意见。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设立岗位津贴和地方补贴两个项目,按月随工资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各单位依据绩效考核情况自主确定分配方式、项目和标准,搞活内部分配。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作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的原则;坚持向农村及艰苦偏远地区教职工倾斜的原则。
六是建立健全教职工激励机制。大力实施“三名工程”,设立了杏坛教育奖励基金,中联水泥一次性捐助教育500万元,每年表彰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校长和教师。每年岗位目标考核、职称评聘坚持注重实绩,重点向偏远镇街倾斜。(马玉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