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7月11日电 (记者刘大江)为了保障职工在高温条件下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广东省近日规定,高温气象期间,用人单位要及时采用调剂或缩短工作时间等措施,避开12时至15时最高气温时段进行作业。
近日,高温突袭中国南北一些地区,截至11日,广东已持续10天呈现高温气象,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持续炎热。本着关心冒酷暑坚守生产一线工人的身材健康的原则,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近日发出《关于做好高温季节劳动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
记者懂得到,由于高温炎热气象对劳动者身材健康侵害较大,除了一些特别工种和岗位外,有关部门并不鼓励盲目地“战酷暑,斗炎热”。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说,所谓高温气象,是指日最高气温达到35摄氏度以上。在高温气象期间,用人单位应合理安排职工工作和休息,保障职工身材健康和安全。经采用措施不能使工作场合温度低于38摄氏度时,可适当缩短工作时间、增加休息,下降劳动强度。高温期间,用人单位要严格把持加班加点,禁止超时加班,不得因高温停工、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下降职工工资。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请求,各类用人单位要严格落实高温津贴发放规定,对于安排劳动者在高温气象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用有效措施将工作场合温度下降到33摄氏度以下的(不含33摄氏度)的,应在6月至10月向劳动者支付每人每月150元的高温津贴,并视高温气象情况向职工免费供给符合卫生标准的清凉饮料。
同时,不得安排怀孕职工在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气象露天作业,以及33摄氏度以上的工作场合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在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气象露天作业,以及《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三级以上的高温工作场合作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