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阳江7月11日电 (记者 陈明)安置着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自去年底正式对外开放至今,游客除了观赏到馆内的可贵文物外,仍未能一睹古船真身。“南海一号”何时显真容,颇受海内外游客关注。
记者11日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获悉,《“南海一号”水环境保护综合处理技巧计划》10日下午经专家评审组论证后,获得了一致通过。博物馆方面表现,待该计划具体实行后,游客可在博物馆的观光廊上清楚看到浸泡在“水晶宫”的“南海一号”古沉船真身。
据懂得,该计划评审通过后,博物馆将按照惯例程序开展下一步工作,进入预算、审核、相应工程的招投标、规范实行等具体操作阶段。如计划能顺利实行,至少可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对古沉船形成较好的保护,二是观众在观光廊上可清楚地看到浸泡在“水晶宫”里的古沉船。
评审组专家表现,“南海一号”的保护过程已不再只是单单涉及考古学单个学科,还涉及化学、物理学、生物学、材料学以及相干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研究流域涵盖海水处理、水处理技巧、海洋化学、文物考古等。
2007年12月22日,“南海一号”被成功打捞出水,继而进驻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已有840多年历史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沉于20多米深的海底,船体被厚厚的淤泥笼罩,沉船船体基础保存完好,整船长约30.5米,宽9.8米,是目前世界上发明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将古船移进室内边发掘边保护,也是中国水下考古史上的一次创新。去年8月至9月,考古人员对“南海一号”成功进行首次室内试发掘。根据专家的探测,“南海一号”的船载文物约有6万到8万件,目前已打捞出水的文物达6000多件,目前已有200多件精品文物在海上丝路博物馆展出。
位于广东阳江海陵岛、为“南海一号”量身定做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主馆总面积1.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9万多平方米,总投资近2亿元国民币,弥补了中国乃至亚洲的空白,是中国乃至亚洲唯一、世界罕见的大型水下考古博物馆,开馆至今已招待中外游客超过16万人次。 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