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随着天气逐渐变暖,金乡街道周桥村的健身广场也变得愈加热闹。村民们聚在一起,或练太极,或跳广场舞,或在篮球场上一展身手……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健身场景。“只要天气好,我们这群老姐妹们就会到广场上跳跳扭扭,既锻炼了身体,又赶跑了烦恼,这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坦。”正在跳“僵尸舞”的60多岁的周庆霞老人乐呵呵地说。
这是周桥村以生态文体为抓手,推进精神文明提档升级的一个缩影。这个村地处金桥煤矿采煤塌陷区,有一片荒废多年面积达2000亩的“人工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这个村结合自身实际打出了生态、文体健身两张牌,一方面在生态农业上做文章,发展起特色水产养殖和休闲垂钓、观光旅游、餐饮等服务业,既让人工湖变废为宝,又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与金桥煤矿携手对“人工湖”进行了综合整治,使之变成湿地公园。另一方面,他们还在新农村建设中超前筹资新建了占地500平米可容纳五百余人的多功能文化健身厅。并且一室多用,既可用于村民休闲娱乐、健身锻炼又可为村民红白喜事举办提供免费场地,减少了铺张浪费,旋起了一股强劲的文明风。这个村还建起了面积80平米农家书屋,现有藏书3000余册,电脑、电视等电子共享设备也一应俱全,使得书屋成了村民茶余饭后、农闲充电学习的好去处。
为方便居民走出家门即可健身,在金乡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扶持下,周桥村又在村委大院门前建起了近3000平米的健身文化广场。同时,还完善了广场周围的绿化亮化工程,为广场配备了10余件健身器材及篮球架。每天参与活动的群众不下200余人,有力推动了街道精神文明建设步伐。
在提档升级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周桥村每年都要公开评选“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卫生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累计评选出各种荣誉户近60家,先进个人100多人次,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气。随着生态、文体建设的步步深入开展,周桥村精神文明建设也迅速提升,去年该村不但荣获了省文明社区称号,还被济宁市定为党建示范单位。(陈海英)
刘雪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