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民警的工作看似平凡,实则千头万绪。他们一头系着百姓,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他们不仅是保一方平安的“卫士”,还常常是调处群众矛盾纠纷的“和事佬”。与影视作品里的警察形象不同,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英雄壮举,只有一个个平凡的日子,和那些日子里与老百姓心贴心的感动……在他们心中,群众的认可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兖州市公安局基层派出所两位普通民警代表,为您讲述他们不一样的“警察故事”——
记者 张旭
整齐的警服、温和的笑容,坐在对面的民警熊秀山,没有印象中警察的威严之色,更多了些亲切与沧桑。熊秀山说,这是十几年做基层民警和群众打交道“练”出来的。
1998年,结束了十年的军旅生涯,熊秀山转业到大安镇派出所当了一名普通民警,时光荏苒,一干就是十六年。大安镇派出所辖49个行政村5.6万人,可派出所只有8位民警,熊秀山一个人就承担了全镇三分之一人口的民调、治安工作,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可他硬是凭着两条腿、一张嘴,“串百家门,知百家情”,把所承担的的十几个村的基本情况摸了个清清楚楚。用当地的群众的话说,未必人人知道熊秀山的名字,但肯定能一眼认出这位言语朴实、温文尔雅的派出所民警。
基层民警的工作是清苦的,那不只是事无巨细的繁杂事务,仅是没完没了的接处警、纠纷调处就够熊秀山忙活的。
去年冬天,辖区里某村一家婆媳闹不和,媳妇吵着分家,婆婆得理不让。一家子从早上吵到晚上,打了三次“110”报警。熊秀山每次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耐心劝解,劝劝老人,说说媳妇,还把那家的儿子好好“教训”了一番,最终的结果是,婆媳俩互相认错,一家人和好如初。“论身份,咱和群众是警民关系;可很多时候,你不蹲下来心交心地跟群众谈,事情倒难办了。”熊秀山说,不偏不倚、公正公平,推心置腹,这是他解决群众矛盾纠纷的“高招”。
时间久了,辖区的群众遇到有什么难事、烦心事,都会给他打电话,份内的事他立即解决,份外的事他帮忙联系。大家都说,熊警官的心里有一本账,那账上写的都是咱老百姓的大事小情。
每次去村里巡查走访的时候,熊秀山总是最受欢迎的“客人”,孩子们热情地跟他打招呼,上岁数的喜欢和他家长里短的唠上一会,熊秀山觉得自己在村里特“有面子”。
然而做基层民警并不总是“有面子”。采访时,熊秀山就说起了一件让自己很“没面子”的事——
熊秀山所辖的大南区(大安镇南部)区位优越,商业发达,有很多的门面房,人流穿息、车来车往。就在去年夏天,熊秀山一次走访时了解到,周边地区屡次发生电动车、自行车被盗事件,群众怨言甚多。这下可惹怒了熊秀山,非抓住这盗车的小贼不可。于是熊秀山每天身着便装到事发地点附近蹲守。说来也怪,偷车贼像得着消息似的,一连五六天都没出现。“慢慢等!就跟他耗上了。”熊秀山想。终于在第8天的中午,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引起了他的警觉,熊秀山躲在一边悄悄观察,并慢慢靠近。正当偷车贼撬开车锁,准备骑车离去时,熊秀山健步如飞扑了过去,将偷车贼死死按在地上……附近的群众见到他徒手擒贼的场面,都竖起了大拇指,熊秀山擦了擦因用力过猛擦破的手掌,骄傲地笑了。
通过这件事,熊秀山到村入户走访的频率又加大了,“你离办公桌越近,就会离群众越远。只有走到群众中去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要……”
多年基层民警工作让43岁的熊秀山脸上多了些沧桑感,也因长年的劳累落下了一身病。家人理解他,为让他安心于自己的工作,家里的事务从不让他操心。赶上休息,心怀愧疚的熊秀山想要为妻子分担些家务时,妻子总是说,“干好工作,照顾好自己,你就谁的也不亏欠!”
十几年来几乎每年的春节,熊秀山都是和同事们在派出所度过的。年三十的晚上,老百姓家里团团圆圆地围坐着看晚会、吃饺子,而他却和同事们正走在夜巡的路上,看着万家灯火,整整身上的警服,熊秀山心里总有种抑制不住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