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大蒜之乡,世界大蒜生产加工销售的集散地,在分级加工过程中产生部分次蒜,在种植时产生大量蒜心,次蒜和蒜心由于不能进行深加工和转化,就以低价卖给外地的客商,制约了农民种植大蒜效益的增长。霄云镇赵口村刘修伟就是一个有心人,在外出打工期间,就选择与大蒜生产相关的企业,通过打工学会了蒜黄的生产技术,于2012年10月返乡投资建设了东山蒜黄种植基地,成立了东山蒜黄专业合作社。
该基地占地100亩,总投资520万元,蒜黄生产采取小拱棚的方式,拱棚采用“薄膜﹢草苫﹢薄膜”覆盖,利用避光保温小拱棚,采用水培法生产蒜黄。合作社经营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从种植农户手中采购蒜黄,产品统一销售,主要销往枣庄、南京、上海等地,最终目标是形成鲁西南最大的蒜黄生产基地、销售中心。
蒜黄生产每个栽培池60m2左右,一次用大蒜2000斤,可产蒜黄3000斤,25—28天为一个生产周期,从9月到第二年4月可以生产8茬。按照当前蒜黄价格计算,一个栽培池一茬纯收入5000元。整个基地400个棚,一茬收入200万元以上,全年收入预计超过1500万元,效益非常可观。
水培蒜黄整个生产周期不用施肥、不用喷药,是真正的绿色蔬菜,消费者普遍认可,生产工艺简单,市场前景广阔,不仅可以解决周围村庄农民就业问题,还可以带动周围村庄群众利用自家空闲地、大宅院、树下种植蒜黄,对于稳定蒜农经济收入,拉长大蒜产业链条,巩固大蒜霸主地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两区”同建,都具有深远意义。(杨永斌 程秋岭)
刘雪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