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桥街道立足实际,采取强力措施,构筑秸秆禁烧“安全防火墙”。
加强领导,构建“组织墙”。街道党工委多次召开党政班子会议,研究“三夏”和秸秆禁烧工作,成立街道“三夏”安全防火领导小组,继续实行班子成员包村、机关干部包村制度。各村为加强“三夏”秸秆禁烧工作,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专门负责“三夏”秸秆禁烧工作。包村机关干部克服任务重的实际,做到本职工作与防火工作双兼顾、两不误,坚持前半天处理本职工作,然后迅速深入一线现场指导检查“三夏”,尤其是防火工作,确保街道“三夏”工作顺利进行。各村两委都高度重视,把“三夏”工作尤其是秸秆禁烧工作作为阶段性工作重中之重,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全力支持。街道成立秸秆禁烧巡查组,分片、分区域实行24小时值班巡查制度,包村干部和村两委成员身先士卒,带着防火工具亲自参加防火,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业扑火队,昼夜巡逻,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保证三夏期间无火情发生,为街道秸秆禁烧禁抛和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奖惩结合,落实“责任墙”。街道在“三夏”秸秆禁烧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具体任务,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落实。街道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采取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地块的分包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责任,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网络。包村干部时常检查所包村的禁烧宣传情况、组织成立情况、措施落实情况以及防火队员在岗尽职情况,切实杜绝秸秆焚烧行为的发生。同时,街道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包村领导和机关干部,“三夏”期间凡发生火情的,发生一处处罚一处,没有火情的予以奖励。各村也都对两委干部和防火队员建立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分明,调动全体干部和防火队员工作的积极性。
疏堵结合,推广“实用墙”。 解决秸秆焚烧乱抛的问题,不仅是靠死盯硬守抓防烧,更要劝说推广促还田。街道派出数十名机关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奔波在生产第一线,讲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含量、减少污染等益处,推广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的新机具、新技术,指导农户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增强农民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秸杆还田率。实行“熟一块、收一块、播一块、浇一块”的工作方式,改善土壤结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强势宣传,营造“舆论墙”。通过在村中醒目地带悬挂横幅、田间地头张贴禁烧标语、宣传车不间断巡回宣传等方式,增强群众的禁烧意识,形成强大的禁烧氛围。利用饭前饭后重点时段开通村广播,大力宣传秸秆禁烧还田的重要意义和处罚措施,使得群众不想烧、不愿烧、不敢烧。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加强对夏季农作物秸秆禁烧禁抛和综合利用工作的指导,为秸秆禁烧防火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张美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