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烧工作人员在扑打焚烧的秸秆。(杨国庆 摄)
夏收时节,秸秆焚烧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几天,时淡时浓的呛人烟味,时不时显得灰暗的天空,再一次让市民体会到秸秆焚烧带来的种种不适与不便。6月15日清晨,市区及周边地区出现雾霾,能见度明显下降。
6月16日下午2点40分左右,记者驱车沿太白楼路西延线向西行驶,刚刚经过与105国道交叉路口,就看到路口的西北侧约200米处一收割后的麦田正在燃烧,散发出大量的浓烟。记者所乘车辆随即开向冒烟的地方,还没停下车,就发现2辆禁烧宣传车辆已经停靠在麦田的路边,从车上下来几位工作人员,跑向正在燃烧的被芦苇包围着的麦田。记者赶紧跟进,只见他们不顾火烧的炙热和呛人的烟味,拿着手中的扫帚、鼓风机等扑火工具,用力地扑打着地上的火苗。大约15分钟后,大火被工作人员扑灭,后经仔细检查,确认无隐患后他们才离开。继续西行,尽管路的两侧不时可以看到禁烧宣传条幅,但是路边几块已经收割完小麦的农田里,仍有不同程度的火烧痕迹。
基层是禁烧的第一道“防火墙”。为使禁烧工作收到实效,营造广泛参与、农民群众自觉行动的禁烧氛围,我市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宣传车等方式,大力宣传秸秆禁烧的政策规定、秸秆焚烧的危害以及处罚规定等,力争做到家喻户晓。在焚烧秸秆的重点时期,我市各级禁烧工作人员做好巡查、巡防工作,每天深入田间地头实行24小时巡查,力争第一时间发现秸秆焚烧行为,一旦发现焚烧现象,快速出击,及时制止、扑灭,防止大面积焚烧。(记者 徐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