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晓霞微博记录小誉誉的病情。
段晓霞在自己的博客中贴出了誉誉的明细账目。
殷晓霞向社会求助。
齐鲁网济南6月29日讯(记者 李淼)2011年7月,家住济宁市微山县韩庄镇山头村的殷晓霞一家如晴天霹雳,她年仅1岁的女儿誉誉被查出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两年过去了,虽然一直在维持治疗,但是巨额的费用和小誉誉的情况让这个本来就贫困的家庭身心疲惫。
晴天霹雳:女儿被查出了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2011年7月的一天,当时年仅1岁小誉誉突然高烧不退,殷晓霞一家人带着她来到了离家最近的江苏省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看病,检查结束后,医生的一句话让殷晓霞犹如坠入深渊。
“医生告诉我,让我放弃,孩子得了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殷晓霞说,“当时我就问医生这是什么病,医生并没有明说,只是告诉我孩子还这么小,让我放弃治疗。”殷晓霞后来才知道,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系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障碍,导致红骨髓总容量减少,代以脂肪髓,造血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是一种很难治疗的病。
殷晓霞不敢相信医生的话,连夜就租车带着孩子来到了天津,希望徐州的诊断是错误的。可是,上天并没有给殷晓霞机会,经过天津市血液病医院的确诊,小誉誉确实得了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对于殷晓霞来说,这就是一个晴天霹雳,但是哭过之后,她选择了坚强,从此以后走上了给小誉誉求医问道的路。
保守治疗:两年花费40万 贫困家庭接二连三的遭受打击
由于当时已经是周五,天津市血液病医院周末不接诊,为了不耽误孩子的病情,他们又第一时间赶到了北京儿童医院,治疗两天后,由于没有病房,他们只得再次返回天津市血液病医院进行治疗。
2011年8月,开始在天津血研所儿科做ATG治疗,住院5个月,出院时恢复的不好,2011年12月出院后在急诊输过一份血小板后,自此血小板开始脱离输血的范畴。但是血小板拖的很低,只有10左右(正常值100-300),要很小心怕有出血危险。2012年4月,天津复查,儿科医生建议进行骨髓移植,但是考虑到移植风险费用巨大,殷晓霞选择了保守治疗,并于2012年9月份转到血研所血一科治疗。住院三个月誉誉没有发烧,血象恢复的也很不错,红细胞快要脱离输血。2012年12月,由于恢复较好,小誉誉出院。但是出院回家后,天气寒冷且家中取暖条件不好,小誉誉连续两个月发烧三次,2013年2月感染肺炎病情恶化,又需要重新输血小板,于2013年3月份重新来血研所血一科住院。
虽然选择了保守治疗,但是小誉誉治疗的费用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是十分巨大的,目前已经花费了40多万元。但是,接连不断的不幸都降临到了这个可怜的家庭。因为殷晓霞要照顾小誉誉,家里的收入只有靠小誉誉的父亲在建筑工地打零工每个月3000多元的收入,可是前段时间他的一次发烧导致神经中枢受损,腿疼的无法走路,还引发了眼膜炎,视力也受到了影响,最近才治疗完毕回到工地。而小誉誉的爷爷在2009年遭遇了一次车祸,一家人花了60多万才挽回了性命,但是造成了终身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