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内地考察的时候都惊呆了,内地的钻石价格太虚高了,利润空间是香港的两倍啊,内地人的钱岂不是很好赚!"作为深圳的珠宝商,深圳爱妮卡珠宝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田总曾多次到内地考察钻石市场,一直都对内地钻石市场价的虚高而唏嘘,他告诉记者,"尤其是内地的二三线城市,买钻戒的钱一半都是'冤枉钱'."
王艳是某旅行社带团导游,她告诉记者,赴港的游客在当地购物,不少都是奔着钻石去的。"年轻人去了买钻戒,成年人去了也买各种钻石首饰,据游客们说,比在青岛的钻石品牌专柜买要便宜一半呢。"王艳偷偷向记者透露,香港和内地的钻石差价让不少导游都谋到商机,每次带团都主动帮人捎带钻戒,"只要不超过海关的规定数量,就是两全其美的美差,一来帮人家省钱,二来自己也赚个外快。"
■业内分析
给内地钻价扒扒"白菜帮"
深圳爱妮卡珠宝有限公司负责人田先生从事钻石批发生意,对钻石低价十分了解,也深知从低价到售价这中间到底暗藏了多少水分。用咱青岛老百姓的话说,这中间的差价真可以像扒"白菜帮"一样好好扒一扒。
"在深圳、香港,钻石需求量很强大,这边人们的钻石消费观念跟欧美一致,都认为人这一生,尤其是女人,一定要拥有属于自己的一颗钻石。这就是钻石的个人化、私有化的消费观,不仅仅局限于一个钻戒那么简单。"田先生介绍,在这种消费观念的驱使下,钻石在深圳、香港一带就有了刚性需求,当地拥有着大批的钻石消费群和钻石经销商,"商家一多,就要抢客源,就要进行价格竞争;买家一多,就要货比三家,就要互相比较一下你买的好看还是我买的便宜。这样的消费环境决定了钻石价格的透明。"
田先生说,他到内地城市发现,二、三线城市的钻石品牌顶多就有十几个,而在深圳、香港以及一线城市,除了品牌云集之外,还有专门的钻石定制,竞争程度非常充分,消费者的选择空间极大。"内地城市就那么几个牌子,竞争弱,就会整体性价格虚高。消费意识弱,买的少,销量低,商家要消化经营成本,只能靠提高售价来增加每个单笔交易的利润额度。"
其次,田先生说,青岛等二三线城市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珠宝柜台永远是一进商场就能看到柜台。"这是商场的'黄金地段',寸土寸金,扣点租金费用是商场里最高的,再加上柜台、人工,都要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田先生称,品牌钻石还需要广告宣传、形象设计等运营成本,以及钻石切工、设计等生产成本,统统都要消费者来消化。
"这些成本在一线城市也有,但是一线城市的消费者喜欢定制,定制就省去了中间的运营成本、销售成本,直接拉低了钻石价格。而在香港、深圳等金融贸易发达的城市,非品牌的钻石也有广阔的市场,成本低,货真价实。"田先生分析称。
钻石评价看"4C"
钻石的价值是通过钻石评价要素 "4C"来确定的,即钻石的重量(Carat)、颜色(Color)、净度(Clarity)和切工(Cut)。相同大小的裸钻只要在颜色、净度、切
工上稍有差异,都将影响其品质评定,而不同品质之间的裸钻差价是非常大的。假设在各项系数均相同的情况下,一克拉净度等级为SI的裸钻可能要比净度等级为P1的裸钻贵一万多元左右。正规品牌珠宝商行销售的钻饰对钻石的重量、净度、颜色、切工都有明确标示,这些要素是缺一不可的。
关于钻石的等级标准,按国家《钻石分级》标准规定,重量20分以上的钻石有分级标准,但商家可以自愿送鉴定机构选择分级,一般情况是:如果钻石的净度非常低,那么商家会要求鉴定机构不分级净度,这样其证书上就只有颜色、重量和切工,这叫"缺脚钻石";如果钻石的颜色级别非常低,同样,其证书上就不显示颜色分级,这叫 "缺腿钻石";如果钻石的净度和颜色都非常低,就不分级了。但从以往实际检测看,消费者从展会、旅游景点和网络等一些渠道购买的钻石在上述等级标注上都是"缺胳膊少腿"的,而消费者购买时也是 "云里雾里分不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