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晨4时,暴雨袭击池州,一直持续了5小时,洪水涌进40多个村庄,5万多名居民受灾。记者驱车涉水前行,深入一线直击灾情和救济。
涉水 跟着抢险车前进
昨天早上8点半,记者从池州防指得到消息:池州山区普降暴雨,其中梅街镇的降雨量超过180毫米。
向着灾情最严重的处所,记者出发了。连接梅街镇与池州市区的,只有一条齐石公路。出了池州城,公路就直接穿进山区,一边是山,一边就是白沙河。白沙河水位上涨很快,许多村民撑着伞,站在路边观看水情。
“这里本来离河有一里路,现在水已经淹过来了。”站在里山村紧靠公路的一条小路上,钱大爷告诉记者,大水大概是早上7点开端涨起来的,不久就将这一片地步全部吞没。小路的两边已经是一片汪洋,但洪水还没漫过道路。根据经验,钱大爷估计洪水还会持续上涨,这条小路确定要被吞没。
记者持续沿着公路往梅街镇赶。在象山大桥的拐弯处,白沙河滚滚洪水已经接近桥面,拐弯处山体也松动了。村民们听说记者要赶往梅街镇,都直摇头:“路断了,全部被水淹掉了。”
前面的道路确实艰巨,部分路段已经被洪水吞没,大水直接没过膝盖,更糟糕的是一路上不时有山体滑坡的险情,很多车辆都放弃前行。这时,池州军分区的抢险大卡车载着冲锋舟持续涉水前行,本报记者一行连忙跟上去,一路趟水而过。
目击 大水吞没了一楼
昨天10点左右,记者一行达到第一个灾情点:桃坡村。
平时,山上的泉水穿村而过,最后流向白沙河。而这时,泉水已经变成了滚滚山洪,顺着村中的小路倾注而下。一层的瓦房基础只露出屋顶,很多村民站在小洋楼二楼,等候救济。
“我是早上7点接到通知说有山洪的。”新开村民组的笪兰春告诉记者,当时他们一家赶紧把一楼的家具和东西往楼上搬。记者赶到时,她家的东西搬得差不多了,大水也吞没了一楼。就在与记者交谈的几分钟内,洪水持续上涨,笪兰春回头一看,洪水已经没过二楼的台阶。
据懂得,这一处灾情影响的是桃坡村的新开和红星两个村民组,共有300余名群众被困。
救济 接过熟睡的婴儿
不久,记者就和4个官兵开端了第一趟救济,目标在400米开外,一家五口被围困。
由于村口洪水湍急,池州军分区的战士选择在村庄后面放下一艘冲锋舟。这里虽然看起来水流稍平缓,但由于村庄里围墙、房屋、电线杆都吞没,基本看不见水下有什么,冲锋舟的螺旋桨经常卡进围墙的石头缝中,官兵只好徒手挖出。螺旋桨派不上用处,官兵最后只能沿着围墙,让冲锋舟缓慢前行。
当冲锋舟逆流在一处被水吞没的狭窄巷道前行时,一个大浪突然袭来,失去动力的冲锋舟朝着一根电线杆冲去。在离电线杆不到十厘米的处所,一名战士眼疾手快地开启马达,冲锋舟侧身而过,避免了翻船的成果。
前面的路依然不好走,除了水下的电线杆,高出水面十几厘米的电线成了“拦路虎”。战士们只好全部来到冲锋舟后面,依附高高翘起的船头压过电线,手抓着电线将冲锋舟翻过去。几经波折,冲锋舟终于达到第一个救济点。
从二层平台上救下来的一家人中,还有一个出生才4个月的小家伙。救济小分队负责人韩胜超警惕地接过他,并把他抱上冲锋舟。这时候,小家伙抿着嘴,睡得很香甜,他的亲人则热泪盈眶。
经过几次救济,新开村民组的15名被困人员先后被转移到安全地点,此时已经下午2点半。
本报记者 唐小虎 项磊 王从启 摄影报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