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一些主要路段的井盖破损,毕竟井盖所归属单位过于复杂,如果不能及时修补,可能会给行人和过路车辆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济宁市交警支队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建立了备用井盖的应急长效机制,从保障市民出行安全的角度去看是一件好事。“起码遇到突发状况可以及时启用备用井盖,先化解交通安全隐患。”
防被盗、防损坏、防伤人济宁井盖30年更换了7代
今年5月28日下午4时许,兖州龙桥立交桥南侧,一中年男子骑电动车下坡时,轧到了凸出地面的窨井盖摔倒,头部流血倒地不起,急救车赶到时已经身亡。
小小的井盖,牵动着很多市民的神经。而主管部门也一直在寻找合理的解决途径。据济宁市市政工程处的工作人员介绍,从最初的普通铸铁式,到现在的球墨铸铁式,为了防盗和防损坏,济宁城区的井盖在30年的时间内先后更换了7代。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井盖被盗现象最猖獗的时期,因为当时的井盖多为普通铸铁井盖,偷盗者有利可图,用铁钩子轻轻一揭,搬上车便能运走。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业内人士便开始研究普通铸铁式井盖的替代品,水泥混凝土式的井盖应运而生。但这种井盖的厚度仅4厘米,承压能力很差,不到1年便遭淘汰。2007年开始,济宁市先后使用了玻璃丝纤维树脂和玻璃钢纤维树脂材料制作的井盖,其综合性能已远远超过了此前的各式井盖,在城区得到了大范围使用,但其抗压能力仍不如金属材料让人放心。现在,球墨铸铁井盖开始登场,普通的炼钢炉很难将其熔化,就算被偷走了也无法回收使用。(马辉 庄子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