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济南经济林成农民致富主导产业
经济林典型全国知名、产业科研水平在国内独占鳌头、产业经营在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拳头作用……我市经济林产业发展涌现出的诸多特点,彰显着全市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快速发展的铿锵步伐。目前,全市经济林面积达80万亩,年产量57万吨、产值36亿元。蓬勃发展的经济林产业,在发挥生态效益绿染山川的同时,越来越成为引领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经济林产业方兴未艾
曾经获得全国核桃大会金奖的历城区港沟街道冶河村香玲核桃,如今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核桃苗木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苗木嫁接队伍全国“走穴”,靠技术赚大钱;鲜食采摘与深加工向纵深发展,产业结构愈趋合理。
不仅仅是冶河村香玲核桃,平阴玫瑰、济阳柳树、长清樱桃等林果产品在国内名气越来越大,从侧面映照出我市经济林产业蓬勃发展的身影。
市林业局局长李景全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造林绿化行动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按照生态建设和市场需求,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培植和发展资源,推行区域化、规模化栽培,建设经济林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广应用优良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开展特色林果示范园建设活动,以林业龙头企业的规模扩张带动并延伸产业链条,全市经济林产业建设质量显著提高,产量和效益逐年增加。截至2012年底,全市经济林面积达80万亩,产量57万吨,年产值36亿元。
发挥农民增收主导作用
“家家都有樱桃树,人均收入3万元”,说的正是位于历城区柳埠镇的王家峪村。
上世纪90年代,王家峪村一穷二白。十几年来,在市林业局大力扶持引导下,发展大樱桃种植,并选择都市农业之路,通过举办采摘节把果园变市场,一举成为全市闻名的富裕村。数据显示,目前全村大樱桃种植面积达1800亩,产量达126万公斤,年收入突破1500万元。
高而办事处核桃园村成为名副其实的“核桃园”。经过十几年努力,该村核桃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人均3.6亩,全村核桃产量50万公斤,收入600余万元。全村收入超万元的农户有260多户,
占全村60%以上,实现了靠核桃脱贫致富。在核桃园的带动下,周边出泉、南高等村核桃种植迅速发展,并逐步扩大到全办事处19个村。
目前,经济林产业逐渐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