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科技标准司有关人士称,经过测试,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使用符合第五阶段标准的汽油和柴油,汽车尾气中的有关污染物排放将减少10%,燃油减排效果更加明显。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说,加快油品质量升级步伐无疑是减少尾气排放、防治雾霾天气、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根本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各方面措施共同推进。仅靠油品质量升级一招,难以有效抑制污染。
会不会出现以次充好
目前,各地油品质量升级进度不一,国内市场第三、四、五阶段标准的油品并存,车用柴油、普通柴油同渠道销售。消费者担心,在付出更高价格后,会不会出现以次充好、掺杂掺假、油品质量虚假标示等问题。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说,我国对成品油质量的监管比较分散,生产环节由质监部门负责,准入由商务部门负责,而流通环节则由工商部门负责,而且监管成本很高。
业内人士呼吁,保障消费者优价换优质,需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强油品生产、批发、零售环节质量监督力度,严格市场准入管理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
当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炼油能力来自地方炼油企业。“确保这部分炼油能力合规升级,还需要摒弃地方保护主义,改变地方政府唯GDP的思维模式。”周大地说。
油价是否会全线上涨
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人士称,这次公布了各地车用汽、柴油质量升级至第四、五阶段价格上调标准,并不意味着各地车用汽、柴油价格立即上涨。除北京等地提前实施油品质量升级,价格基本调整到位外,各地成品油质量升级加价取决于各省份或城市何时升级油品质量。
按照国家确定的油品质量升级时间表,第四阶段车用汽油标准过渡期截至今年年底,第四阶段车用柴油标准过渡期至明年年底结束;车用汽、柴油第五阶段标准过渡期均至2017年底,这意味着2018年起各地轿车等轻型汽车必须使用符合第五阶段标准的汽、柴油。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说,此次调价是针对油品质量提升的一次性调价,而不是普遍性全线涨价。
谁为油品升级“埋单”
“油品质量升级的成本会不会全部由消费者承担?”私家车主雷雨担心。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油品质量升级加价标准是按照炼油企业消化一部分成本、消费者负担一部分成本的原则确定的。
今年2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加快国内油品质量升级,并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合理确定成品油价格。
周大地说,面对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采取集中升级油品质量的方式,减少终端污染,是世界各国普遍推行的方法。虽然北京等少数城市汽车拥有率较高,但就全国13亿人而言,开车用油的人群不及总人口的5%。油品消费者作为直接污染者,为此负担一定的成本是合理的。
他说,有人建议政府应通过财政补贴或免税等方式承担油品质量升级的部分成本。政府的钱来自全体纳税人,用老百姓的钱补贴少数有车一族,明显不合理。
加价标准是如何确定的
记者了解到,中石化将从10月1日起全面置换国四汽油。中石油预计三季度全面完成国四汽油升级改造工作,国四车用柴油质量升级业已全面启动。
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希宏说,汽油质量升级主要变化指标是硫含量和烯烃指标的降低,以及锰添加剂的减少。车用柴油质量升级主要是降低硫含量,提高十六烷值以及降低稠环芳烃。“生产装置的改造增加、生产工艺的调整以及催化剂升级等都需要大量投入。”李希宏说。
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人员透露,此次石油企业约承担了三成左右的成本提升。对已完成升级改造炼厂的调查表明,炼油企业的设备更新改造投入少则十几亿元,多则几十亿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