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安全隐患大也是楼上居民普遍担心的问题。记者了解到,按照规定,解放路市场的商户是不能在店内生火做饭的,但由于夫妻经营的性质,大部分店铺里面安装有简易炉具,相应消防设施也不健全,加之建材中还有些易燃易爆物品,稍不注意则可能引起火灾。在拥堵的交通条件下,消防车辆开不进现场,救援工作难以开展,在货物摆放凌乱的狭小空间里,人员逃生也存在很大难度。
远离城区、失掉金字招牌业户们的经营和生活方面将面临改变
“到现在为止,近七成经营户已迁出市场,整个搬迁工作看上去还是比较顺利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迁出的商户多数将搬往豪德商贸城,还有一部分将进入金宇市场。由于此次是整体搬迁,搬迁中遇到的阻力并不大。不过,多数商户打心里并不愿搬迁,对他们而言,离开解放路意味着他们在很多方面都将面临改变。
搬往豪德后,业户的店面普遍扩大了一到两倍,租金也便宜了,但业户们最看重的区位优势却没有了。豪德商贸城开业时,解放路的部分商户在那里购买了店面,并在之后选择集中开张,以避免生意冷场。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豪德那边的生意远赶不上解放路市场红火,生意不好的则转租了店面。李腾告诉记者,解放路市场的商户大多是四五十岁的年纪,再面临经营转型,对他们而言并非易事。在这方面适应较好的则是一些“二代经营者”,由于从小耳濡目染,他们刚入行就能算“半个行家”,加上年轻、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在新的环境里,后起之秀们反而能做得更出色。“可以预见,建材销售将更多依靠网络打开销路,网络拉订单、以网页形式宣传,这些都是少不了的。”而和这种营销方式相比,解放路上的店户,更多还是靠着解放路这块“金字招牌”等生意,李腾对记者说。
相比于租赁经营户,解放路的房东们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建材市场没了,他们今后该把房子租给谁?在解放路上,根据店面位置和面积大小的区别,一套门面的租赁收入一年在5万到10万之间,多数店户的房租是一年七到八万,租给其他业态,租赁收入要打不少折扣。“房子是我自己的,看着周边干建材生意的人多了,我便入了这一行。以后这条路不让卖建材了,得靠啥吃饭呢?”业户老杜告诉记者,他在解放路做了近20年的建材生意,今年已经55岁了,再转行做别的生意几乎不可能。在这条街上,还有一些人和老杜情况面临着相似的情况,这些人多数没有单位、没有其他收入,沿街的门面房几乎就是他们养老金的全部来源。这些问题仍是政府在现阶段需要思考和解决的。
建材“退城进园”是大势所趋新市场完全成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退城进园是建材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和临沂相比,济宁在这方面已经落后了十多年。”谈到建材业的发展前景,李腾对记者说。“临沂的建材业主要是物流型、工程型,贸易总量很大,零售的并不多。”目前,临沂建筑装饰及灯具相关市场有十多家,占地面积过千亩,整体规模比济宁大很多。李腾这些年常去跑贸易,深深感受到两座城市在建材业发展上的差距。作为政协委员,李腾此前就提出过将解放路市场搬出城区的提案,此次搬迁,也是在向临沂靠拢。同时,随着装饰公司数量的增加,市民自己到市场上买建材的会越来越少,加之私家车的普及,建材市场是否离家近,在未来将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就豪德商贸城的位置而言,交通优势十分明显,去往嘉祥、汶上、金乡、鱼台、梁山等县区比较方便,如何利用好这一优势,则需要经营户们好好费一番脑筋。不过,目前豪德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完善。对于这点,李腾建议,可以适当增加开往豪德商贸城的公交车线路,并加快中区汽车站建设,尽量弥补市场远离城区的不足;同时,业户搬迁后,经营、管理方面都需要比在解放路时更规范,大量营业执照需要更换,无证经营、门类不全的证件需要补齐,相应工作能否做到位,这对于相关部门来讲,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