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成立于1959年6月的山东省杂技团有着辉煌的传统,是齐鲁文化的一枝奇葩,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建国后成为全国有影响的大型杂技马戏团之一,“齐鲁英豪”就出自于山东省杂技团。
主演选定一波三折 “蛇妖”反串是“奇迹”
舞美影像与投影、灯光,让舞台一会儿是烟火人间,市井繁华。随着剧情的转变,舞美又瞬间将舞台切换为轻灵飘渺的仙境,或鬼魅的妖界,全息影像更是在舞台上呈现出各种景致,极具立体感与空间感,演员可与之互动表演,亦真亦幻间让观众难辨真伪,进入了聊斋的神秘世界。
“杂技是技术,缺乏情感,只是挑战极限,而杂技剧则需要演员表现情感。这对演员的要求太高了。”张弋坦言,能够挑选到兼具技艺和表演天赋的演员是整部剧创作之初遇到的最大难题。
据介绍,演员的选定可谓一波三折,最初选定的主角并不是现在的“狐仙”张旭、“书生”郭庆龙和“蛇妖”丁嘉恒。
“其中,‘蛇妖’丁嘉恒的选定可以用奇迹来形容。”张弋向记者讲述说,“蛇妖的表演需要用柔术来展现,一般是由女孩子演出更顺理成章,而男孩子表现柔术本身就很少。丁嘉恒刚到剧团时就展现了他精湛的柔术和臂力,但是男生反串女生角色这的确很冒险。”
经过两天两宿的琢磨,张弋最终决定赌上一把,“没有想到的是,丁嘉恒一登台亮相一赌就成功了!他将蛇妖刻画的入木三分,表演技艺炉火纯青。”
反观现实 重唤至死不渝爱情观
据了解,为了参赛十艺节,最初山东省杂技团并未敲定《聊斋志异》,而是在《水浒传》中进行了比较、挑选。
“光剧本讨论就讨论了一年多。”导演张弋告诉记者,“《水浒》是以写实、以塑造人物为主,以它为剧本最终会排演成一场‘杂技主题晚会’,成为‘水浒’人物素描。”
之所以选择改编《聊斋志异》,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作为山东本土题材,主要是看作品想给观众传达什么。作品和秀是两回事,秀是好听好看好玩,作品却是需要表达的。”张弋解释说,“《聊斋遗梦》的现实意义很丰富。通过这部作品,我们一是想告诉大家,千年修来的爱情缘分需要珍惜,对今天草率的婚恋观念和现实态度有一个很好的反观,从而唤起现代人对至死不渝爱情观的追求。”
张弋继续说道,“另外,就是对动物的一种和平共处的期望,作品中还存有对当今贪污腐败现象的批判精神。”
“狐仙”扮演者张旭在接受采访时也谈到了自己对本剧的理解,“‘狐仙’首先感动了我自己,我才能将她身上所具备的善良、忠贞、执着、贤淑的美传递给观众。一部剧能够带给人们启发和反思,这就足够了。”
观众叫好赞其“美” 市场化运作模式打入国际
美狐仙怀抱亡故书生,悲痛万分,香草沉罗,血满胸臆。绝望的狐仙毅然决然地吐出了修炼千年的生命灵丹,救活了书生。婚礼继续,书生浑然不知,失去灵丹的美狐仙随着飘起的红盖头,化为尘烟,永远地随风而去……
演出结束,演员谢幕,观众起立,掌声不断,感动的泪水亦滑落。
网友“一家之言”评价说,“《聊斋遗梦》真的好看,杂技、歌舞、服装、剧情都堪称顶尖,山东省杂技团奉献了一个精品。”
“徽姑娘”则表示,“《聊斋遗梦》是很不错的杂技演出,剧情虽稍显传统,但是精彩的配乐和精湛的技艺深深存在脑海里,不得不感叹,每一位杂技演员都是用生命在舞台上绽放,离舞台不到3米的距离,我听见花开的声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