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例外”。“中欧战略合作计划史无前例”,英国广播公司(BBC)21日以此为题称,中国总理李克强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举行会谈后,共同举行记者会。李克强称,中国与欧盟之间达成的《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涵盖面之广“前所未有”,从航天航空到反盗版,从城市化到能源,可以说是“上天下海入地”。报道称,这一系列协定是中欧双方未来10年展开合作的“路线图”。双方表示要推动双边贸易额在2020年增加到一万亿美元。2012年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额大约5460亿美元。
路透社称,欧洲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连续9年来,欧盟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则是欧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但是,来自各方的双边投资额却显得无足轻重,双边关系还因一系列的贸易争端而麻烦不断。今年以来,围绕向钢管、葡萄酒和太阳能电池板征收惩罚性关税的纠纷给北京和布鲁塞尔的关系蒙上了阴影。现在,欧盟领导人把此次峰会视作是确定同中国今后10年关系方向的一次机会。
德国《焦点周刊》22日称,欧盟与中国之间从差点陷入贸易战到双方在北京圆满举行欧中峰会。这不仅是因为双方确实重视双边关系,还因为中共一周前才通过了一套囊括60个要点的全面改革方案。
欧盟外交关系委员会中国项目负责人弗朗西斯·哥德门特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称,“欧洲人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首批(西方高层)访客。我想,他们会利用这次机会搜集信息,了解中国领导人的意图。”这也为欧洲提供了获得中国改革计划第一手详细资料的机会。
新加坡《联合早报》22日称,中欧领导人会晤也拉开接下来中欧频繁互动的序幕。李克强总理将于本月25日至29日出席在罗马尼亚举行的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并对罗马尼亚进行正式访问;英国首相卡梅伦将于12月初访华并与中国领导人会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22日对《环球时报》表示,这次会晤拉开中国外交的“欧洲季”,《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等一系列协议是双方共同的考虑,实现其中的各项目标既是战略性的,又是有根据的。中欧期望推动双边贸易额2020年达到1万亿美元并非幻想,这意味着中国将把欧洲作为资本、高新技术等主要来源地,而欧洲也把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作为走出谷底的必然选择。可以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欧关系已经迈向了新起点。
【环球时报驻英国、德国、加拿大、韩国、日本记者 纪双城 青木 陶短房 王刚 蓝雅歌 环球时报记者 魏莱 候涛 陈一 柳玉鹏】http://news.sohu.com/20131123/n390649393.shtmlnews.sohu.comfalse环球时报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3-11/4593697.htmlreport1397【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通常,领导人之间的会晤主要的程序都是一些精心安排的礼仪,准备繁复,收获却不会像表面看上去那样光鲜。不过,11月21日在北京举行第十六次欧中 (责任编辑:UN628) 原标题:中欧关系未来10年“路线图” “上天下海入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