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康佰力公司生产的特种机器人
原标题:烟台专利“转身”效益型 5件专利摘全国大奖(图)
发明专利占比达39%,5件专利获得第十五届中国专利优秀奖,首批15家企业开始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国家标准……今年以来,烟台专利申请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日前,山东丽鹏股份有限公司收到了第十五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获奖证书,该企业凭借“瓶盖装箱机自动控制系统”专利技术成功入围。做瓶盖,能做到上市企业,且每年营业收入保持20%至30%增速,丽鹏何以做到?昨日上午,走在丽鹏生产车间,创新无处不在:在注塑机顶部安装机械手,可以将操作人工数量减少到原来的1/4; 全球首次将UV印刷技术引入瓶盖印刷领域,攻克了瓶盖印刷4种颜色叠加的技术难题……截至目前,该企业共申请专利197项,其中,发明专利49项。“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数量的显著提升,不断引领丽鹏实现突破。”山东丽鹏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公室主任于善晓说。
蓝区专利信息平台落户烟台
衡量一座城市的创新能力,发明专利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来自市知识产权局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共完成国内发明专利申请2263件,占同期专利申请量的39.02%,完成发明专利授权550件,同比增长11.34%。“在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发明专利等专利类型中,发明专利的含金量相对较高。”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孟庆国说,发明专利申请量反映的是创新主体的创新意识,发明专利授权量反映的是技术创新的高度与质量。“发明专利占比达39%,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市专利质量正在逐步攀升。”专利法实施初期,我市申请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专利的数量比较多,而发明专利申请很少。现在这一现状正逐步得到改观,发明专利申请逐渐增多,职务发明大量增加。创新才有活力,我市根据形势发展需求,及时转变专利创造工作政策导向,以四大支柱产业和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围绕培植高端产业,将促进发明专利申请及职务发明作为重点,引导我市创新主体由注重专利数量向注重专利质量转变,提高核心竞争力。专利申请质量为何大幅提升?关键在于专利信息共享网络的搭建!我市依托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在全市范围内搭建专利信息共享网络,首批建成县市区分平台7家,企业工作站点13家。不仅如此,日前,我市正式获批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并将于明年启动该平台建设。平台将集网络化、信息化、便捷化、规范化于一体,形成科学、高效、区域共享的专利信息服务网络,提供专利事务一站式服务,极大满足半岛蓝色经济区创新主体对专利信息利用、维权及成果转化等的迫切需求。
企业专利创新主体地位凸显
中国专利奖是我国唯一专门对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给予奖励的政府部门奖,评奖标准不仅强调项目的专利技术水平和创新高度,也注重其在市场转化过程中的运用情况,同时还对其保护状况和管理情况提出要求。昨日,从知识产权局传出消息,我市5项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占全省获奖总数1/6。“一次评选5件专利获奖,对于地级城市来说并不多见,这也是我市近三年来参评的最好成绩。获奖是对我市专利质量的一种认可,没有一定‘含金量’无法在全国舞台上站得住脚。”孟庆国说。
以烟台正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一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专利为例,该专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化学固定剂产生的难降解及使用动物源性脱细胞真皮基质潜在风险的技术问题,技术为国内首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烟台万润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类含环己基侧向邻二氟苯类液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为企业新增销售额4.1亿元,新增利润1.1亿元。“获奖专利涉及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环境保护、新材料等领域,经济效益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纵观五件获奖专利,技术成果均来自于企业。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才能提升整个城市的创新高度。孟庆国表示,我市大力培育知识产权领军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升“烟台创造”水平。我市深入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在黄金、汽车和葡萄酒3个领域积极培育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聚集区,为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加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业务培训,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