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森:2008年,我毕业后,怀揣着对西藏的梦想入藏。随后被分到那曲地委党校工作,任职教师。初到那曲,欢迎我的即是羌塘高原飘飞大雪,面对陌生的环境,最大的困难不是当地平均四千五百米的海拔、冬季极端低温达到零下28摄氏度带来的酷寒、高原反应和缺氧带来的不适、生活习惯的不同和独自身在异乡的陌生,而是巨大的语言文化差异带来的工作上的困难,我们想要做一些事情时都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更要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
齐鲁网:从孩子出生,到两个月前孩子得病,期间你只回来过三次?
王志森:由于之前我对妻子怀孕期间一直没能照顾上深感愧疚,在妻子生产之前就和单位申请了陪护产假,加上学校本来就有的寒假,这次在家呆的时间最长。
第二次见到儿子是2012年春节,在高密老家陪家人呆了十天,正月初五因藏历年、春节期间村里任务太重不得已回去。
第三次是2012年11月才见到自己可爱的儿子,陪他呆了十五天又不得不回去继续驻村。
10月14日儿子被确诊白血病时,我只能先放下手上负责的村里的工作跟领导请假回山东照看儿子。
齐鲁网:第一次孩子才刚出百天,你就走了。
王志森:是,看着妻子怀里刚过完百岁的幼小的孩子满怀愧疚,也深感无奈和无力。
齐鲁网:工作就这么忙么?
王志森:08年参工以后,除了教学任务,时常也要兼顾单位的其他一些工作任务。09年3月开学以后,我被抽调到那曲地区另一个单位工作,同时一肩挑两职。负责的党校的教学任务也没有放下,10年春节因为工作任务繁重也没能回老家探望父母,10年3月回到单位继续教学,11年10月又被选派到巴青县拉西镇二村继续从事第二批驻村工作,直到儿子患病的噩耗传来。
齐鲁网:你也看到了有一些网友的留言,很尖锐,批评你没有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
王志森:离家多年,独自在异乡工作,时常倍感孤独,特别是在自己的一些付出没有回报,不被他人理解的时候,午夜梦回时也时常想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
做为一名党校教师,我们本来是有寒暑假可以用来探亲的,一是想节省些路费和回乡之后的花销,也为了能早点买个房子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短暂的暑假一般就选择呆在那曲,二是其他任务的日趋加重,我们所需要承担的工作和责任越来越多,特别是下乡驻村以后,根本就没有假期,只能请短短的二十天轮休来回老家探亲。
齐鲁网:为什么要坚持下去?
王志森:参加工作后,面临工作的苦闷时我时常会去和一同去的同学交流倾诉,大家都是独自承受着不能照顾家人的内疚在这羌塘高原默默奋斗,但看到身边的从异乡入藏的同志们都是面临着这种情况时,特别是看到很多同志都已经藏二代、藏三代在这奉献时自己也深感敬佩,也就转过身来继续坚持。
齐鲁网:也有人离开?你动摇过没?
王志森:几年后,我环顾四周,忽然发现当初意气风发一起进藏的同学们有些悄然离开了,只剩下几条孤独前行的身影,儿子白血病的消息传来更让我深感内疚,在担忧自己儿子病情的同时也反思在这的付出是否值得。
齐鲁网:大家会问,你做那些有什么用?那会比你自己的家庭、孩子更重要吗?
王志森:是啊,我也曾无数次地追问自己,当我再次犹豫的时候我看到了牧民群众淳朴的眼神和他们敬献的哈达。工作以后,通过大家的努力付出之后,我也欣喜地看到了自己周围的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一点点的发生着改变,我想再努力熬一下,再坚持一下,也许明天会更好。事实是这样,可我从小的教育告诉我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男人,哪怕不能顶天立地也不能就此而选择认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