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泰安:医生主动上门问诊 优先开展"契约式"服务
记者近日从泰安市了解到,泰安市以建立城市社区有序就医格局为突破口,大力开展门诊统筹和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初步建立起了以社区为平台、居民为对象、签约医生为主体、医保政策为支撑的契约式服务模式,城市社区首诊率逐年上升,由2012年签约前的25%上升到目前的45%,促进了分级诊疗和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
实行优先个性服务
为推动签约服务工作顺利开展,泰安市制订了一系列优惠便民政策,引导居民自愿签约、自主签约。
实行优先个性服务,保证重点人群签约。对签约居民,在规定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还免费提供个人健康评估及规划、签约健康管理服务、老年人上门服务等个性化服务和优惠政策。针对老年人、儿童、孕产妇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重点人群,优先覆盖,优先签约,优先服务,提高了管理率,重点人群签约率明显提高。
发放免费服务券,提高群众认知度。泰安市卫生局联合市财政、妇联、计生等部门,将签约服务的免费内容,制作成服务券,免费发放。除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定服务项目外,各县(市、区)根据各自的实际,将签约服务拓展的其他免费服务项目印制成宣传单与服务券一并发放。
落实双向转诊制度
依托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全面推进签约服务。泰安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办法的通知,规定凡享受门诊统筹人员,必须在1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约,在签约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发生的符合统筹支付范围的门诊费用,每次超出10元和20元以上部分,统筹基金按50%和60%的比例报销,一个医疗年度内实际报销限额城镇居民和在职职工分别为500元和800元。
大力推行门诊统筹签约服务,采取单位集中签约、个人签约、网上签约等多种形式,大力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居民的签约速度。目前,签约率已达到80%以上。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泰安市在城市社区还积极开展了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在农村推行了乡村医生服务签约,全市签约率达50%以上。
开通"绿色通道",落实双向转诊制度。完善基层卫生服务各项政策,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的分工协作机制,对签约居民建立"绿色通道",签约居民需要转诊上级医院的,由家庭医生通过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转诊上级医院,优先安排就诊、住院等服务。
改变以往"坐堂行医"模式
实行契约式服务,建立稳固的医疗卫生合作关系。在尊重居民个人意愿、坚持居民自愿的前提下,与居民签订《服务协议书》,优先开展"契约式"服务,改变以往"坐堂行医"模式,有效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并与之建立健康稳固的医疗卫生合作关系,方便居民就医。
此外,为了强化人才队伍培养,提高签约乡医服务水平,泰安市连续4年每年拨付30万元专项培训经费,用于基层人员规范化培训、岗位培训和骨干培训工作。在全市实施"611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工程,为乡镇卫生院培养60名公共卫生服务、100名健康管理和100名疾病管理人才骨干;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1000名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服务能力,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用人才,确保有一支能够较好地胜任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工作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