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严冬的高河街道田地里热闹非凡,大型挖掘机正在卯足马力开挖沟渠,这标志着该街道“小农水”工程建设转入正式施工阶段,拉开了建设帷幕,为下步现代农业发展夯实了基础,奠定了基石。
“小农水”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中央为支持地方农业发展所实施的惠农项目。为使这一利民工程在高河街道“安家落户”,提升农业发展水平,街道主要领导多次和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全力争取政策支持,该工程总投资2700万元,惠及18个村,福泽2.47万亩耕地。
在周楼村项目施工现场,5台挖掘机正在按照先期的规划设计开挖沟渠,灵活的铲斗“一把一把”的把泥土挖上来,沟渠已初具雏形。据该村项目包保人、水管站工作人员杨耀伟介绍,目前该村已开挖沟渠1400余米,工程建设进行的非常顺利。“我们克服严寒天气带来的不利因素,加班加点赶工期,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工程建设负责人张经理介绍说。在施工现场除了大型机械和施工人员外,关切工程建设还有当地群众,笔者看到不时有三三两两的群众过来观看,“等工程建好后,我们浇地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搬家似的开着拖拉机、带着喷灌机了,只要带上电卡,接上水龙带就能浇地,也不用为等‘井’浇地发愁了,我们盼着那一天……。”村民张大军笑着说。“群众对实施这项工程很是支持,听说要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很多群众都自觉的把规划区内的杂物清理掉,主动配合工程建设,群众期盼着建好工程的那一天。”在一旁忙着查找地界的村主任吴怀明介绍说。
“小农水”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为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街道专门成立了工作组,抽调专职工作人员靠在施工现场,督促建设进度,协调解决突发矛盾和问题。为提高群众思想认识,街道还专门组织项目区的18个村的群众代表前往先进镇街参观学习,使群众切身感受工程建设所带来的便利和实惠,激发建设热情。
“‘小农水’工程建设将极大改善我街道现有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预计明年5月份完工,届时18个村的2.47万亩耕地将全部实现旱能浇、涝能排、路成网、田成方,浇灌率提高10%,排涝率提高60%,增加农业收入1000余万元。”街道分管负责人说。(周文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