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释众惑
美国政治中的一个屡屡出现的现象是,一些由政府主导的重大新闻常常被放在星期五发布,其用意之一便是冲淡这一新闻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奥巴马这一重要讲话再一次安排在了星期五,或许不乏类似谋虑。然而,从初步反响来看,奥巴马的这一讲话未能使绝大多数民众彻底释然。一项最新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67%的美国民众对政府情报收集活动仍感不满。
奥巴马的改革举措仍存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其中有关民众的大规模信息“元数据”由谁保留便是其中之一。美国国会共和党参议员格拉斯利反对将个人资料转交给电讯公司。他说:“这样做可能会同样引起对侵犯个人隐私的担忧,事实上私人公司的客户信息似乎每天都遭到骇客攻击。”华盛顿的民主和技术中心主席莱斯利·哈里斯说,无论是政府还是私人行业,任何大规模收集电话记录都会威胁到个人隐私。他说:“把资料转交给电话公司或者第三方肯定不能排除担忧和风险,可是问题的症结是由谁来掌握资料,我认为总统没有抓住要点。”
在诸多不确定性面前,美国民众仍将在安全与自由的悖论前争论不休。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内格罗蓬特认为,奥巴马将一直面临“怎样改进而又不损伤或者危害美国情报收集成效之间的平衡”难题。奥巴马所指派的审查组在报告中甚至直言称,在自由和安全之间找到平衡或许是不可能的,“某些安全保障是根本不容许平衡的”。美国公民自由联盟执行主任安东尼·罗曼罗说,该组织将继续就美国政府收集民众电话的情报收集活动进行诉讼。
美国情报机构的大规模监听、监视活动已使美国电讯业巨头担忧国外用户越来越多地放弃对其产品的使用。据美国信息技术及创新基金会估算,由于美国情报机构的活动,美国公司在今后三年间可能损失达350亿美元。该基金会高级分析师丹尼尔·卡斯特罗认为,奥巴马此次讲话根本无助于扭转美国公司巨额损失前景。
《纽约时报》1月18日在社论中指出,即使奥巴马先生雄辩地说明了需要在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与公民自由间保持平衡,但他的许多改革令人沮丧地缺乏具体措施,在如何落实上也含混不清。重新建立起公众的信任比仅仅讲出一些限制收集个人信息的好听言辞需要得更多。
不少美国团体批评奥巴马的讲话并未真正推动情报机构实行真正的改革。美国公民自由联盟执行主任安东尼·罗迈罗说,奥巴马并未致力于停止大规模收集民众的电话记录,他接近于了解民众的关切,但他却从真正的改革退却下来。他划出了终点线,却并未跨越终点。他还认为,奥巴马一方面认同人们对于大规模收集民众信息的批评,另一方面却又想继续拥有这种权力,“你无法兼而有之”。
美国多个电讯企业对奥巴马讲话表示失望,认为奥巴马的改革承诺并未改变政府大规模收集民众网络和电话信息的巨大权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讯业高管表示,电讯业不愿为美国国家安全局保存民众通讯信息,因为这并没有终止美国情报机构的监听项目,只是将电讯公司变为受到公众批评的目标。微软、谷歌和脸书等公司在一项联合声明中表示,他们对于奥巴马未能完全终止大规模收集和分析民众通讯数据感到失望,改革的很多重要细节也未被提及。他们呼吁美国就政府官员如何从企业获取民众信息进行新的立法。http://news.sohu.com/20140119/n393747443.shtmlnews.sohu.comfalse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0119/c1002-24160363.htmlreport3210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17日在司法部就广有争议的大规模情报收集活动发表讲话。这实际上是一场美国政府长期准备、多方铺垫、精心组织的公关活动。自去年斯诺登案突发之后,难 (责任编辑:UN644) 原标题:奥巴马为美国情报活动多方辩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