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镇村建设。实施镇驻地基础设施、生活居住、公共服务提升工程,着力打造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小城镇。积极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再打造30个保留乡村风貌、体现地域特色的标准化示范村。加快天然气、热力、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向镇驻地、农村社区延伸,继续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造5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红星输变电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改善生态环境。深入实施生态兖州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蓝天”工程。严格落实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把新上项目准入关,坚决杜绝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继续推进工业企业“退城进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行清洁生产,坚决取缔露天粉煤灰厂和城区燃煤小锅炉,全面推行清洁能源和园区集中供热。持续开展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加强工业异味、汽车尾气、城兖州市扬尘、秸秆焚烧等专项治理。同时启动“碧水”工程,建设北护城河、九州路、荆州路、北环城路污水管网,突出抓好工业废水治理、城乡污水处理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水质安全。在此基础上实施“增绿”工程,持续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突出抓好镇村、通道、水系、裸露地等重点绿化工程,再规划建设一批公园绿地,继续推进老城扩绿、新城增绿、滨河配绿、沿路植绿、庭院透绿,年内林木覆盖率和城区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到33%、42%。实施节能减排工程,严把新上项目准入关,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编织公平完善民生幸福网
◆落实基础养老金和缴费补贴正常增长机制
◆完成城乡医疗保险并轨
◆建成“10—15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
◆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
2014年,兖州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深化提升民生保障“十大体系”,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区人民。
让收入更快增长。坚持以创业促就业、以培训促就业、以政策促就业,健全城乡就业服务网络,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就业,努力为每一个有就业需求的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年内新增城镇就业7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00人。探索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和正常增长机制,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让生活更有保障。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救助、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及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落实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缴费补贴正常增长机制,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95元,增加城乡低保家庭80—99岁老人养老补助。编制完成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加快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实施敬老院升级改造工程,加快推进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工程建设,推广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建设一批日间照料中心和村级互助养老院。建成怡和花园、西顺河保障性住房,再建设360套公租房。
让教育更好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抓好校舍改造工程,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缩小城乡、校际差距,方便城乡居民子女就近入学。完善教师补充和交流机制,重点向农村倾斜。规范发展学前教育,加快建设职教中心,积极创建济宁兖州市工业技师学院。
让医疗更加优化。健全城乡卫生一体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增加大病种类,提高报销比率,完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民合作医疗并轨。建成启用人民医院新院,加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建设。完善“先看病后交钱”医疗服务模式,开展“保健医生进农户、医疗专家进乡村”活动,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