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办公楼37年不换 建起亿元福利院
记者实地拍摄的临邑县委办公楼,当年的小树已经长高。记者曹建民摄
县志上当年的县委办公楼跟现在相比几乎没什么变化(翻拍)。记者曹建民摄
投资1.5亿元建成的县社会福利中心即将投入启用(效果图)。记者曹建民摄
山东商报济南消息 “县委、县政府的办公楼太旧了,这往往是外地人来临邑县的第一印象。”日前,德州市临邑县委有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说。记者了解到,尽管临邑县连续多年夺得德州市发展综合考评一等奖和经济发展考评一等奖,2013年的财政收入更是达到10.8亿元,但临邑县委、县政府办公楼仍是上世纪70年代末的建筑。
临邑县委办公楼位于县城的东西主干道苍圣大街上,与两侧现代化的建筑风格相比,这座建于1979年的四层小楼,显得很不起眼。而县政府办公楼建于1977年,仅有3层高,外墙一度出现裂缝,用水泥修补后粘了一层瓷砖。由于办公楼建得早、规模小,工作人员不得不多人挤在一间办公室里办公。
与县政府办公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座由财政投资两亿元,总计23层,拥有省内一流设施的县医院病房楼。在县城城北,一座占地面积90余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的临邑县社会福利中心即将建成投入使用。其建筑规模和设计标准在全省县级单位中都属前列。
县委县府办公楼一用30余年
“2013年地方财政收入10.8亿元,增长10.7%.产业投入、项目建设、出口创汇等多项工作居德州首位。”在临邑县2014年初的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中,县委书记景文新介绍了该县的经济发展状况。
很多人想不到,作为德州市经济发展排头兵,临邑县经济发展迅速,但县委县政府的办公楼却是又矮又旧。修订于2003年的临邑县志中记载,这两座办公楼先后修建于1979年和1977年,全部为砖混结构。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两座办公楼的外墙早已斑驳破旧,甚至下雨都往里渗水,直到2007年以后,才陆续更换了铝合金窗户,内墙刷了一层涂料,外墙加了一层隔热保温层。两栋矮小的办公楼,似乎与周围现代化的建筑风格并不搭调。在县委办公楼对面是开阔的群众性文化广场,左侧是风景优美的邢侗公园和功能齐全的工人文化宫。
四人挤在一间18平米办公室
在县委办公楼上的一间纪委办公室,一名科级干部和三名工作人员挤在一间只有18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其中一半的面积被一台视频会议的服务器占据。而且因为沾了服务器的光,这间小办公室也有了空调。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建得早、规模小,到临邑县就任的县委书记,使用的都是同一间老办公室,前后总计有十任书记。
不光办公楼外表不气派,连不少办公的家什也是“老古董”:县委宣传部两台上世纪80年代的长城牌落地电风扇至今没舍得扔掉,“如果不是特别热,我们夏天连空调也不开,这风扇的自然风更健康!”临邑县宣传部的工作人员说。该部的一组木制沙发,每年洗洗座套,已连续用了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