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214所,在校生141万人。其中,普通高校7所,在校研究生3502人,本专科生8.9万人;成人高校2所,在校生2.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5所(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6.5万人;普通高中36所,在校生13.5万人;普通初中250所,在校生27.3万人;小学1184所,在校生57.0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3所,在校生1281人;学前教育幼儿园1697所,在园幼儿24.9万人。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864个,竣工校安工程1374个,市城区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7所,济宁一中太白湖校区投入使用,创建"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4所。发放助学金1.9亿元,资助经济困难学生16万人次,实施学生营养及饮水就餐改善工程,发放学生营养餐补助资金1.0亿元,受惠学生40万人次,完成119所农村中小学食堂建设任务。
科技事业。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99项,其中,国家级33项,省级78项,市级288项。技术创新成果丰硕。取得重要科研成果199项,有118项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6项。全市申请发明专利1450项,授权发明专利509项。
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6家,达到199家。拥有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6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4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4家,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22家。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6家、企业技术中心1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达68家,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4处。新建院士工作站8家,增至42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国家级1处,省级3处,市级17处。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到135万平方米。
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新引进创新创业团队5个、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名,全年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408人,引进国内高层次人才人2953人。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233.3亿元,增长16.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3.6%,比年初提高2.6个百分点。
文化事业。年末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1个,艺术表演场所10个,公共图书馆11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2个,博物馆与纪念馆15个。其中,国家一级图书馆5个、一级文化馆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6处,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314处,文物保护机构26个。文化出版业持续繁荣。全年共出版各类刊物8种,报纸5种。广播电视覆盖面继续扩大,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82.5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96.1%,电视人口覆盖率95.8%。
体育事业。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11枚,银牌7枚,铜牌7枚;在全省比赛中,获金牌76.5枚,银牌68枚,铜牌95枚。在国际比赛中,获铜牌1枚;亚洲比赛中,获金牌2枚。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在全省继续保持较好位次。
十一、卫生和社会服务
卫生事业。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805个,其中,医院14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510个(含村卫生室、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25个,其他22个。共有各类卫生人员7549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2497人。医疗床位44728张。
社会福利事业。年末全市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29587张,收养人员20645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325个,社区服务中心140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赠4112万元。新增养老服务床位0.4万张,累计达到3万张。
社会救助。以低保为主体、临时救济为补充、社会互助为辅助、优惠政策相配套、基层社区组织为依托的"五位"一体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城市低保对象21272户、44521人,发放低保金18047.5万元; 救助农村低保对象124115户、241016人,发放救助金37804.8万元;供养农村"五保"19044人,年投入供养资金8736万元。城乡低保持续扩面提标,新增农村低保对象61304万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