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中共济宁市委关于制定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时间:2015-12-14 12:04来源:济宁日报 www.yunhepan.com

  (2015年12月10日中国共产党济宁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为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奠定基础的关键五年,也是我市与全省同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中共济宁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体会议精神,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总体要求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时期是济宁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应对严峻挑战、经受重大考验的五年,也是砥砺前行、成就显著的五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共性困难和煤炭效益持续下滑的特殊压力,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胜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实力跃上新的台阶,预计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突破4000亿元、35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三次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惠普、甲骨文、中兴通讯等一批高端信息产业项目集群式落户,信息产业引领转型效应明显; 成功实施区划调整,进入国家二类大城市行列,都市区加速融合,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美丽乡村成效显著,荣获全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进,对外开放迈出坚实步伐,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得到有效释放;在全省率先建立民生保障“十大体系”,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民众,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五城同创”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获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首善之区加速推进,文化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济宁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民主法治不断健全,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尤其令全市振奋的是,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并发表重要讲话,极大激发了全市人民的奋斗热情和干事创业精神,全市上下把总书记殷切期望转化为履职尽责、服务大局的强大动力,奋力开创了济宁科学发展新局面。总体来看,“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国家和省级战略布局最多、经济转型力度最大、城镇化水平提升最快、城乡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之一。五年来,全市人民团结一致、开拓奋进,谱写了济宁科学发展新篇章,为我市“十三五”时期创新前行、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未来五年,我市既面临难得的重大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从宏观发展环境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从国内形势看,中国经济发展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从现实支撑条件看,一批事关济宁全局的重大问题实现突破,我市面临“六大机遇”持续放大、加速转化,省委省政府对西部经济隆起带的扶持力度加大,国家和省支持济宁资源型城市转型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部分行政区划调整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集聚发展要素注入强劲动力,我市被确定为山东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获批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纳入国家层面推动。我市重大发展机遇叠加、千载难逢,正在孕育新的发展能量。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中办二次回访报告、省委省政府对我市的倾斜支持,为我市“十三五”发展带来了新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市发展也面临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传统优势正在减弱,发展新产业、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加快新旧动力转换需要一定过程;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化工业占比偏高,资源型城市转型任务依然繁重; 区域创新能力不强,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不能满足转型发展的需要;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平衡、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不高;人均占有水平较低,消除贫困任务艰巨;资源约束趋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基本公共服务还不均衡,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发挥不够;社会治理难度加大,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还不适应新常态的要求。对此,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着力放大优势、补齐短板,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推动全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再上新台阶。(三)“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视察山东视察济宁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落实省委“走在前列”的要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鲁西科学发展高地建设走在西部前列,确立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与全省同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济宁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坚持深化改革,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必须全面落实依法治市各项任务,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全面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四)“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优势条件,今后五年,要在确保与全省同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质量、均量迈上新台阶,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信息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柱、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发展统筹协调,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综合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文化建设繁荣发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取得重大进展。儒学研究传播高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各项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水和大气质量持续提升,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取得较大进展。绿色济宁、生态济宁、美丽济宁形象充分展现。

  ——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取得新进展,依法治市成效显著,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社会安定有序和谐,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五)“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关系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突破,是指导“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十三五”发展的思想灵魂,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意义。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我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坚持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基础设施统筹,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生态立市、绿色惠民,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实施新一轮全方位对外开放,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进改革、促进发展;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二、坚定不移推进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

  (一)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企业为核心的协同创新体系,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建研发平台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企业参与国家重大自主创新计划,力争在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取得显著突破。推动企业向全面创新转变,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支持“国家纺纱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鼓励济宁高新区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载体,实施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创建、创新研发平台提升、产业化平台增量、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推广行动计划,逐步推进各级创新载体开放共享、互联互通和高效利用,鼓励创建国家公共检测检验服务平台示范区。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探索和推广创新企业新型孵化模式,建设一批低成本、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强化金融支持创新作用。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完善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二)打造信息产业发展新引擎,建设山东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以信息化引领转型发展,推进信息与产业深度融合。以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建设为支撑,加快建设山东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智慧城市产业、大数据产业“三大产业基地”,培育千亿级产业,建设全省全国“新硅谷”。以惠普、甲骨文等知名企业为依托,发展软件开发、软件测试、人才实训、创意动漫等产业,申报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加快惠普国际创新园和中兴智慧城市产业园建设。深化与国内科技企业的战略合作,促进智慧城市产品制造业快速发展。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建设大数据中心、云平台和征信系统。

  加速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加快推广云计算、物联网、3D打印、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聚焦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电子产品等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建设一批“两化”融合示范点和试验区,培育一批“众创、众包、众筹”等新型互联网服务企业。

  建设智慧济宁。统筹规划光纤宽带、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物联网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三网”融合,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地理信息时空云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以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化为主要标志的智慧济宁框架,推广智慧城市运营模式。实施智慧社区、智慧家居、智慧商圈、智慧新城系列示范工程,加快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公共交通、市政设施等领域信息化改造,健全电子政务综合平台功能,形成济宁特色的智慧城市样板。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互联网+”智能制造、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信息消费、金融服务、绿色生态等取得明显成效,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三)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五大重点领域,推进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标准化建设,引导人才、技术、资金、土地等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形成若干个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促进传统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加大低效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为先进产能腾出发展空间。推进能源化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高档造纸、冶金建材、船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技术、品牌、管理创新,促进生产方式由大规模同质粗放向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转变。鼓励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支持传统制造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着力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实施园区升级、龙头企业百强工程,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集团,一批“专精特新”的行业龙头企业,推动“济宁制造”向“济宁创造”转变。

  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推进工业产品提升行动计划,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建立质量黑名单制度。实施品牌培育工程,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著名品牌和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四)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围绕产业升级要求和消费升级方向,深入实施“服务业提速”战略,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扩大规模、拓展空间、优质高效发展,培育大型服务企业集团、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形成带动全市服务业升级的增长极。

  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航运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利用先进技术、科学管理模式,推动制造业由生产性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发挥中心城区各类要素集聚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节点城市、淮海经济区金融创新先行区、西部经济隆起带科技服务中心。

  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顺应消费趋势,坚持拓展内涵、打造品牌、提高质量,大力提升旅游休闲、健康养生、商贸流通、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生活服务需求。综合施策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深度整合旅游资源,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加大城市营销力度,放大旅游品牌效应。实施“文化兴旅”战略,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打造文化旅游综合体,推进尼山圣境等一批大项目建设,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展示文化,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五)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稳定粮食总产的基础上,继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注重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和渔业、畜牧业,建设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实施质量安全品牌农业战略,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积极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打造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推动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业增值、农民增收空间。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引导工商资本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发展“云农场”、土地托管服务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设以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代表的科技研发和综合服务平台,为全市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加大农业农村投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粮食物流产业园。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利化、信息化和绿色化,提升农业发展效率。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体系。(六)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争当改革攻坚排头兵。强化改革的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大幅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直接干预。创新政府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发展环境。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利用“大数据”改进政府服务方式,打造服务型政府“升级版”。依法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完善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激发企业家精神,培育企业家群体队伍。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大力支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强和改进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创新政府投资管理体制,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完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加强诚信济宁建设,增强对市场主体的信用激励约束,建成覆盖全社会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

  三、坚定不移推进协调发展,开拓发展新空间

  (一)优化提升区域发展布局。完善规划对接、政策协同、产业协作联动机制,加快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构建“一体两翼、三带协同、板块支撑”的区域发展格局。

  一体两翼协调联动。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主体,东部微山——邹城——曲阜——泗水、西部金乡——鱼台——嘉祥——汶上——梁山为两翼的市域空间结构,促进优势互补、均衡发展。加快任城区区域性商贸中心和智慧城市示范区建设,提升兖州区枢纽型物流中心功能,推动济宁高新区建设全国一流科技新城,突出太白湖新区行政文化中心地位,支持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西部产业新城。把突破东西两翼作为推进市域一体化的关键来抓,打好各自优势仗,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带协同发展。完善京杭运河经济带水陆联运功能,加强与长江黄金水道的对接,带动现代物流、临港产业、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抢占新运河时代发展先机。依托京沪高铁和鲁南快速铁路建设,与全省同步规划“高铁创新走廊”,形成横贯东西、辐射南北的高铁经济带。加快泗河综合开发,形成连接都市区各大板块的纽带,打造具有防洪安全、生态景观、文化旅游、要素聚集功能的泗河产业带。

  四大特色板块支撑。充分发挥重要区域的拉动作用,形成多个新的经济增长极。以济宁高新区和任城区为核心,完善“一核多园”产业布局,建设全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以曲阜市、邹城市、泗水县为核心,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以微山湖为中心、太白湖新区和环湖县区为主体,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建设微山湖生态经济区。以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先进制造业,形成区域商贸物流区。(二)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发展。坚持“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深入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构建中心城区为主体、县域城市为支撑、小城镇为基础、农村新型社区为单元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完善居住、就业、教育、文化、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疏解老城空间。稳步推进国家和省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加大城市景观及河岸开发、生态园林、公共空间等建设力度,传承城市文脉和肌理,推进老城有机更新,做好水的文章,建设精致城市,展现城市特色风貌。坚持以人为本、源头治理、权责一致、协调创新的原则,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

  加速济宁都市区融合发展。按照济宁都市区“5+3+2”(任城区、兖州区、曲阜市、邹城市、嘉祥县5个行政区,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派出区,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山东济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个功能区)的发展格局,强化规划管控,推动各大板块“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相向发展”。按照“组织管理、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四个一体化的要求,以重大项目为牵动,加快实施中心突破、生态提升、文化引领、交通先行、体制创新“五大战略”,加快都市区融合发展。以交通网络、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民生服务为突破口,制定任城区、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与兖州区一体发展的措施办法,强化中心城区,引领都市区融合发展。

  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实施县域经济提升计划,鼓励争先进位、竞相发展。统筹规划产业集聚区、人口集聚区、综合服务区、生态保护区等功能分区,老城改造与新区拓展齐抓,功能提升与产业发展并举,促进各类要素集聚。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培植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重点培育一批特色城镇。深化强镇扩权,强化镇域经济根基作用。完善提升省级重点小城镇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打造一批工贸物流重镇、现代农业强镇、文化旅游古镇、养生休闲名镇。按照县域副中心和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定位,把市级小城镇示范点建成具有城市功能形态的小城市和卫星小城镇、生态特色镇。

  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围绕“产业生态、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目标,加大村庄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力度,梯次推进环境整洁村、生态文明村、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以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整治空心村为方向,传承乡村地域文化特色,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建立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发挥我市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代表性城市。

  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视察山东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加强和改进思想宣传文化工作,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净化网络环境,传播正能量,倡树新风尚。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首善之区。围绕打造道德建设模范区,实施乡村儒学、社区儒学、孔子学堂、尼山书院推进计划,着力推进儒学大众化民俗化,培育彬彬有礼、崇德守信、和善向上、忠孝仁义的儒韵民风;围绕打造文明和谐示范区,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普及工程”

  深化拓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民文明素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围绕打造儒家文化传承区,推进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世界儒学文献收藏中心、国家大遗址曲阜片区保护、孔子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济宁曲阜分院、“三孔”彩绘保护维修工程等一批基础性、先导性项目建设,扩大儒家文化走向世界的深度和广度,建设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首善之区。

  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抓住国家和省大力支持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全面对接国家文化战略,以示范区建设牵动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系统策划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全面启动文化招商,加快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加快建设儒家文明传承创新区、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

  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教育培训基地。抓住用好中组部、中央党校和省委支持济宁建设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的机遇,不断完善干部政德教育框架体系和运行模式,打造独具特色的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做大教育培训产业,建成有全国影响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儒商国学培训基地、教师师德培训基地和有国际影响的儒学研修基地。

  打造儒学研究传播高地。全面落实习总书记“四个讲清楚”的要求,依托孔子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打造儒学人才高地,建设世界儒学研究中心,组织和推动海内外学习、研究、传播孔子儒学活动,讲好“孔子故事”,构筑起凝聚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全方位提升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平台,高水平办好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和世界儒学大会,不断扩大孔子文化品牌的世界影响力。

  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把文化产业作为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举措和重要抓手,促进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体育、农业、制造业融合,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国学研修、旅游演艺、文化休闲、影视动漫、新媒体等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以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园为突破口,发挥儒家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水浒文化、佛教文化等独特优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聚区、骨干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

  积极推进文化改革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增加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实施济宁市文化中心、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等一批重大文化工程,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加快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整合用好各类公共文体设施和服务资源,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进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大运河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街区风貌的传承复兴。加强文化人才培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新型智库。(四)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适度超前、统筹兼顾、综合衔接、网络集成、绿色发展原则,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用。

  构建“水陆铁空”大交通体系。合理规划港口布局,加快实施京杭大运河济宁段“三改二”工程,全面提升航道等级,形成“一干多支”的内河航道网。以规划建设“三高三大三连”公路项目为重点,提速推进济徐高速、跨微山湖高速、范梁高速和环湖大道、泗河观光大道、中心城区大二环等重大项目,规划建设至快速铁路、新机场、港口的公路连接线。加快水陆旅游快速通道建设。加快国省干线升级改造,实施农村公路提升工程,实现县县通高速。建成运营鲁南快速铁路,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新建济宁曲阜民用机场,开通空运国际口岸,加快通用航空发展。

  建设现代水网体系。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开展雨洪资源利用,贯通城乡河湖水系,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构建“南北贯通、东西互济、蓄引结合、河湖相联”的济宁现代水网,确保水活流清,建立“河湖健康、人水和谐”的长效机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形成城乡一体的集中供水网络。推进现代生态灌区建设,强化涝洼地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现蓄滞洪区安全运行,提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完善市政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城市慢行系统、停车场,规划建设高架路、立交桥、地下通道,确保城市道路安全畅通。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构筑集信息传递、能源输送、排涝减灾、废物排弃等于一体的城市生命线。优化城乡供热格局,实施县级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加速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城乡垃圾场站建设,优化完善餐厨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五)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发挥我市基础设施完善、产业体系完备、双拥共建领先的综合优势,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健全国防动员体系,开展人防工程综合利用。加强军地之间需求对接、布局统筹、战略协调、规划衔接和政策落实,提高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能力。整合利用军地科技资源,优先发展先进适用的军民两用技术。支持驻军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持续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四、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展现生态美丽济宁新形象

  (一)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落实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推动各类开发活动向存量调整、内涵提升转变,有度有序开发利用自然。推动重点开发区域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度,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和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严禁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二)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倡导绿色生活理念,推动形成节约低碳、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实行公共交通优先,构建绿色公共交通体系,加快发展纯电动微公交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完善充电站(桩)设施,鼓励绿色出行,实现城市交通向绿色、低碳转变,创建国家绿色交通城市。调整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布局,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有效控制电力、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推广绿色规划设计和绿色生产制造,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衔接,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三)节约高效利用资源。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施能源、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提高节能、节水、节地标准,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海绵城市、生态城市。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和耕地保护制度,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提高建设用地使用效率。(四)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坚持“绿化当模范、治水当示范、治气当先行”,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综合治理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和秸杆焚烧,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和清洁能源替代,统筹规划城市热电布局,逐步解决“煤电化工围城”问题,逐步削减我市用煤总量,有效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加强环湖沿河污染源治理,强化重点行业工业废水专项整治,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加快建设和完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统筹农村改水改厕、垃圾治理,实施配方施肥、秸秆还田,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健全土壤环境管理、治理制度,加快土壤环境污染恢复治理。(五)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以建设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为引领,创新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模式,打造大湖流域保护开发示范区、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实验区、滨水特色生态环境宜居区、资源型城市生态转型先行区。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人工修复,着力构建全市“环湖、低山、一心、三带、三网”大生态系统(环微山湖绿色生态屏障; 济宁东部低山缓丘森林生态屏障;“一心”为都市区城际塌陷地生态修复“绿心”;“三带”为京杭大运河生态带、泗河生态带和都市区环城森林带;“三网”为市域内路网、水网、农田林网为骨架的绿色生态网)。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快环微山湖大生态带建设,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营造生态林、防护林、景观林、经济林,加大城区绿化、镇村绿化、水系绿化、荒山绿化力度,打造绿色城市、绿色乡镇、绿色村庄。实施地下水保护、超采漏斗区和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积极开展地质灾害、气象灾害防治。(六)加快采煤塌陷地开发治理。抢抓国家高度重视采煤塌陷地治理、省政府出台采煤塌陷地治理工作方案的机遇,坚持大区域、大生态、大旅游和大环境的理念,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项目化管理的采煤塌陷地治理新途径,规范建设国家级采煤塌陷地光伏发电示范基地,全力推动采煤塌陷地综合开发利用和生态修复,实现塌陷区的再利用、资源化和可持续发展。(七)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建立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探索建立有偿使用、预算管理和多元化生态建设投入机制。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差别化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五、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发展,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一)积极融入对接区域重大战略。抢抓国家和省实施新一轮区域战略布局的机遇,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引导优势产能企业到要素优势明显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生产研发基地,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产业转移,打造环渤海经济增长极。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建立服务长三角地区的能源、原材料、重要农副产品生产和休闲旅游基地,打造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区。全面参与我省“两区一圈一带”建设,在交通一体化、产业协作发展、无障碍旅游区建设、要素资源共享等方面深度融合,提升济宁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二)加快经济园区转型升级。整合优化各类开发区资源,突出功能优化、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产城融合,加快传统产业园区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高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推动省级开发区提质扩容,建设特色产业集群园区。加大园区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产业园区建设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试验区,充分发挥企业在资金筹措、项目运营、市场开发、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园区职能从单纯开发向综合运营转型。(三)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快外经外贸优化升级,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大力提升“引进来”质量和效益,推进招商引资与引技引智并举,精准对接与济宁产业契合度高的世界500强企业及行业领军企业,争取更多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济宁,注重引进吸收先进技术、设备、人才、品牌和管理。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展境外投资领域和方式,推动骨干企业和优势产能向境外转移,实现从产品输出向产业输出转移。扩大海外并购,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并购海外优质资产、品牌、股权以及营销网络,打造源自济宁的跨国公司。创建合作园区,举办境外园区招商推介会,扶持优势产业龙头企业抱团“走出去”,引导上下游企业入园投资,加快建设、推动境外产业集群发展。(四)深化合作交流载体建设。发挥好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平台作用,参与实施“孔子走进东盟工程”,利用“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国家的孔子学院,实施一批文化交流合作项目,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

  六、坚定不移推进共享发展,共创幸福美好新生活

  (一)实施精准脱贫攻坚。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确保到2017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8年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按照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的要求,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实现贫困人口脱贫。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对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健全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党员干部包保扶贫工作体制,建立精准到村到户的扶贫工作机制,完善常态化督导考核机制,层层落实脱贫工作责任制,建立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责任包保体系。(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施“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基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进入全省前列。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城乡教育合作交流,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差距,完成农村“全面改薄”任务,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标扩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规范提升学前教育,实现普惠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办好特殊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大力发展特色职业教育,落实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政策措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优驻济高校发展环境,推进校地合作,支持驻济高校快速发展,鼓励外地重点高校来济办学或设立分校。(三)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完善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优化创业就业环境,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实施大众创业助推工程、众创空间发展计划,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城镇就业困难人群的就业工作。加强重点人群就业创业专项服务,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完善就业援助制度,促进农民工更好融入城市。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长潜力,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稳步增加农民收入。完善收入分配调控机制和政策体系,实行有利于缩小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者劳动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实现职工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无拖欠。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加大向一线和基层工作人员倾斜力度。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形成覆盖全民、整合城乡、均衡协调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提升民生保障“十大体系”水平,确保城乡居民普遍受益、全面受益、持续受益。完善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相关政策措施。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全面实现“先保后征”。完善采煤塌陷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深化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探索建立长期照料护理保险制度。健全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和失业保险政策制度。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规范提高优抚待遇标准。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社会互助和志愿服务活动。(六)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推进健康济宁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施“医疗卫生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卫生事业发展水平进入全省前列。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运行新机制。加强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医疗机构布局,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办医。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强化重大传染病防控、慢性病和地方病防治,完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机制。深化“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活动,完善“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模式,实施妇幼健康提升工程。提高健康管理和服务质量,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普及推广体育健身项目。推进“食安济宁”建设,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支持发展中医药事业。(七)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加强人口综合服务,逐步实现居住地服务和管理,促进优生优育。改善出生人口性别比,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建设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广医疗和养老机构联动等医养结合模式。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养老机构。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老年教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

  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障

  (一)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和决策目标、责任分工、监督检查的工作落实机制。完善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持续开展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继续深化干部驻村联户、驻村第一书记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健全完善“三严三实”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二)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转型发展、人才优先”理念,重点抓人才平台、载体和环境建设,为推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撑。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健全多元化人才发展投入机制,拓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渠道,建立人才资本产权激励制度。重点开展好人才工作支撑项目,大力推进鲁西科学发展高地人才支持计划,做好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实施孔孟之乡儒学研究和传播人才专项工程。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强化重要人才引进培育支持,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创业扶持、紧缺人才引进、人才公共服务等政策。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教育人才、卫生人才、文化人才、金融人才、高技能人才、新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等培养扶持计划,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保障。(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运用法治思维、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加快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建立地方立法机制,突出济宁地方立法工作特色,把立法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群众共同意愿紧密结合起来,使市委的决策部署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全市人民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活动准则。大力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强化基层法定职权的落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深入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促进司法公正,加强司法监督,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尊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打造平安济宁升级版,着力构建系统性、动态化、立体式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水平现代化。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激发社会管理活力。规范加强社区服务功能,全面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健全利益表达、协调、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力、表达诉求、解决纠纷。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健全完善阳光信访平台,深入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完善领导干部常态化公开接访制度。加快构建网络综合管控体系,完善信息网络安全考核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奋斗。充分发扬民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更好地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前景光明,任重道远。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改革创新、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实现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鲁西科学发展高地建设走在西部前列、确立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与全省同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相关阅读

    上一篇:十三五济宁民生政策:实现普惠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
    下一篇:济宁十三五规划:确保综合实力进全省第一方阵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