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5月开始,青岛市开展了全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工作。上百名基层林业工作者手持设备,奔赴全市大小湖泊、河流湿地,进行湿地资源调查,计划摸清青岛湿地“家底”。昨日下午,市林业局副局长张义秀在网络在线问政中提到,这项规模巨大的普查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全市面积8公顷以上湿地共有534个斑块,总面积有所减少。 记者 刘泽源全市湿地有五大类昨日的网谈中,多名网友针对湿地资源现状提问。张义秀介绍,从全省范围来看,青岛临海,境内河流较多,气候较湿润,因此湿地资源比较丰富。例如灵山岛自然保护区和胶州湾湿地自然保护区等,都被列入了山东省重点调查湿地名录,属于湿地保护区中的重中之重。
据调查,我市有五大湿地类型,包括滨海湿地、河口海湾湿地、河流湿地、湖泊和沼泽类湿地。规模较大的有胶州湾湿地、大沽河湿地等。根据近日刚刚结束的湿地资源普查,面积8公顷以上的湿地共有534个斑块,总面积比上一次普查有所减少。
据了解,除了气候变化等一些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占用和改变湿地用途是湿地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
目前,详细的调查结果尚未经过审批,审批程序结束后将正式公开。
二次普查范围更广市林业局野保站工作人员称,青岛上次对湿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是在1996年至1997年。十多年过去了,全市湿地资源有了不少变化,急需进行一次全新的普查,为湿地保护工作提供完整、及时、准确的基础资料和科学决策依据。2012年5月18日,全市湿地资源普查现场培训会议召开,随后,青岛第二次湿地资源普查正式开始外业调查。数百名基层林业工作者手持GPS等工具,按照高尖技术制成的湿地斑块分布图的指引,奔赴大小湖泊、河流湿地,调查结果全部录入数据库。
据了解,以往调查时都针对10公顷以上的湿地,这次根据省里的要求,面积大于8公顷以上的近海和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米以上、长度5千米以上的河流湿地,都在调查范围内。可以说,这次调查范围更广,普查更细,“家底”摸得更清楚。
本次调查内容包括:进行湿地类型、面积、分布、平均海拔、所属流域、水源补给状况、植被类型及面积、主要优势植物种、土地所有权、保护管理状况等方面的调查,特别是对湿地自然环境要素、湿地水环境要素、湿地野生动物、湿地植物群落和植被、湿地保护与管理等内容进行调查,并将建立湿地资源数据库。
四大湿地重点普查这次调查中,青岛有四大湿地被纳入了重点调查范围,由市林业局野保站组织专人前去调查。它们分别是灵山岛自然保护区、胶州湾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公岛自然保护区和青岛文昌鱼自然保护区。
所谓重点湿地,一般分为已经列入《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列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已建立的各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中的湿地以及已建立的湿地公园中的湿地。除此之外,山东省特有类型的湿地、分布有特有的濒危保护物种的湿地等也属于该范围。
这四大湿地的调查相对复杂得多,除一般调查外,还要调查自然环境要素,包括位置(坐标范围)、平均海拔等;湿地水环境要素,包括水文要素,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湿地野生动物;野生植物群落和植被;湿地保护与管理、湿地利用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和受威胁状况等。
相关链接将加快湿地公园建设针对青岛湿地资源有所减少的趋势,市林业部门将加大保护力度。张义秀称,为更好地保护好青岛湿地,今后我市将加快省、市级湿地公园建设,切实保护好我市湿地资源。去年,青岛首个国家湿地公园——山东少海国家湿地公园,已正式挂牌。近期国家已批准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接下来,我市还将建设一批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