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名片广告”:流动的消费陷阱
本报3月4日讯(记者 甄真通讯员 王冰 杜陶羽)本是用来相互联系交往的名片,却被不良商家作为违法广告的新载体广泛散发。今天,市消协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切莫轻信“名片广告”。
消费贷款背后有隐情
经营一家科技公司的张先生发现汽车前窗上别着一张贷款公司的名片,上面明确载明,可以低利率贷款,采取无抵押形式,即申请即放贷。张先生根据名片上的电话进行咨询。负责介绍项目的李姓小姐告诉他,公司随时可为他办理贷款,不过需提前缴纳服务费。张先生提出要对贷款公司的状况进行核实,对方给出的却是另一家咨询服务公司的名称,并称这是经过注册的。
提醒
据消协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所谓的贷款公司大多是无照经营,即使有营业执照也是被审批为经济咨询服务,和金融贷款没有关联。他们的贷款都是非法的。
现金收车报价不靠谱
孔女士今年准备换辆私家车。她在路边停车时,车门上被插上一张写有“现金收车”的名片,上面标注“可现金回收各类家用轿车”。孔女士便按名片上的电话进行联系。接电话的人要求先看车况,才能决定是否回收。今天,孔女士按照约定,让收车人对车子进行查看,最后确定2万元收购。孔女士对其给出的价格表示异议,收车人却大声呵斥孔女士,并要求赔偿500元误工费。
提醒
消协工作人员表示,二手车交易都有正规的市场和专业的评估师,一些汽车4S店也代办相关业务。所以,消费者完全没必要找所谓的中介。
专家提醒
广告内容涉嫌违法
市消协秘书长王强表示,“名片广告”主要有三方面违法违规:一是企业名称是虚假的。市消协对12个名片广告印制的企业名称进行查询,发现在工商机关的企业登记注册信息里均没有这些公司。二是广告内容涉嫌违法。“名片广告”的内容大多与办假证、贷款、销售海关等执法部门查扣的商品或所谓的库存抵押商品等内容,这些都是非法经营,被法律法规所禁止。三是影响市容市貌。不良商家雇佣的“名片广告”散发者往汽车玻璃、商店门前硬塞乱放,影响了市容。他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名片广告”,以免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延伸阅读:京东将推个人消费贷款“京东白条”:最高1万元消费贷款上限调至20万元消费金融公司个人最高可获20万元消费贷款7月山东存款下降近250亿 房贷等消费贷款增百亿个人综合消费贷款要点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