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抢救老济南
芙蓉街已经改造成为一条重要的旅游街巷 记者王锋摄
□济南时报记者 江丹
3月1日下午,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这个刚刚成立的专门委员会,负责协调研究解决名城保护工作中的重大疑难问题。
到底什么样的问题是重大疑难问题?外界并不得知。关于这个官方机构的消息,只能在各个媒体上寻得几百字。但是,民间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作从未停止,无论是大问题还是小问题,他们从未想过放弃任何一个。譬如,山东建筑大学的一群学生,就曾在济南兴隆片区的拆建过程中,抢救了一栋有历史意义的老院子。
济南是一座有26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近些年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官方力量与民间力量正在汇流。
抢救老济南:守护古城民间有力量
后宰门街商居混杂,是济南明清以后主要的商业街。记者王锋 摄□记者 江丹
每一座城市都有记忆,承载它的是街区里的历史构造物。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那些老街老巷老房子正在日渐消失。除了官方,民间也有一股力量,利用他们的所学,抢救济南这座老城的记忆。
理清“家底”
在最初的《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将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内容概括为“一带一片三街坊,五十二点一个网”.其中,“三街坊”是指所里街、司里街向北到半边街、珍珠泉地区、剪子巷。
清末同治年间,上层官僚绅商聚居于司里街一带,曾留下成片保存较完整的传统地方民宅。剪子巷则是“一条富有传统色彩的专卖商业街”,“昔日街心路旁的石隙缝中有泉水流淌,游观性很强”.这些年来,除了珍珠泉地区保护尚好,司里街、剪子巷等皆在城市建设的片区改造中变了样貌。
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这二十多年来,济南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同时,一些老片区里的老建筑也在慢慢消失。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姜波认为,这么多年之后再谈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首先要理清咱们还有多少家底,这个城市还有多少东西能够支撑这个名号。
姜波说,历史街区是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据其了解,老城区一带,泉城路以南已经基本没有什么东西了,省府前街西北部、曲水亭一带尚有一片稍有规模的老街区和老建筑。商埠区的情况也差不多,不容乐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