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4月15日讯 史佩丽是临沭县曹庄镇曹东街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二十多年来,她把爱心、孝心奉献给了公公婆婆,在困境中帮助小叔子成家立业,团结带领妯娌发家致富,尽了一个媳妇应尽的责任。在她的团结带动下家庭和谐幸福。
史佩丽的娘家是临沭县青云镇李埠子村,家里比较富裕。高中毕业后,她认识了任小学教师的吴书强。当时了解到他家里的情况是:父亲患有关节炎,母亲有精神分裂症,两个弟弟尚未成年,正在学校读书。一家五口人挤在三间摇摇欲坠,既无院墙,也无大门的破草房里,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十分艰难。父母坚决反对这门亲事。可是史佩丽觉得吴书强的人品好,有才华,稳重能干,事业心强,愿意与他共同撑起这个贫困的家。1990年12月22日,她和吴书强牵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结婚时,没有新房,没有彩礼,没有像样的家具,没有高档的家电和漂亮的时装,婚礼在丈夫单位的宿舍里举行。就这样,她简简单单、平平常常地走进了这个家。
从结婚那天起,史佩丽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日子过好!哪怕吃尽千辛万苦,也决不灰心!和丈夫一起用勤劳的双手,建设一个温暖、幸福、富裕、祥和的家,让公婆安享晚年,让小叔子成家立业,让这个家彻底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婚后,她起早贪黑地耕种着全家的责任田,一天下来,浑身像散了架,这才体会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想把日子过好是何等艰难呀!那时吴书强的工资不高,要供养一家六口人,吃穿都困难,况且公婆常年有病,还要三天两头地往医院跑。
1991年初夏,眼看要割麦子了,可家里连吃的都没有,总不能饿着肚子割麦子吧。史佩丽硬着头皮去了趟娘家,带回一袋白面,十斤花生油。割麦子时,因公公婆婆身体不好,丈夫学校没有放假,所有的重活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白天割一天的麦子,晚上还要连夜打出来。在娘家,她哪里受过这样的累!打了一夜的麦子,汗水伴着泪水流了一夜。天亮了,麦子也打完了,打了三千多斤,可她却累得一步也走不动,靠着草垛睡着了。
这样,一家老小吃饭的问题算是解决了,可公婆治病要花钱,小叔子上高中要花钱,靠丈夫的工资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俗话说,穷则思变。要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不能老是在几亩责任田上做文章。经过市场调查,她决定做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生意,于是就卖起了学生作业本和文具。后来逐步走上了卖针织内衣、童装、成衣的个体经营之路。那时到临沂进货,因为缺钱,不舍得花钱坐客车,她就骑自行车,从凌晨四点出发,晚上八点多回家,两头不见太阳,一个来回要骑近160里路。公公经常带着不满一周岁的孩子在街上等着。婆婆有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梳头、洗脸,穿衣服都要史佩丽料理,农活、家务、不满周岁的儿子的重担也都压在史佩丽一人身上。
婚后三年,史佩丽和丈夫苦心经营,省吃俭用,积攒了一点钱,像燕子筑巢那样盖起了新房,结束了借房住的历史。住房问题解决,更大的问题摆在了她的面前:两个小叔子一天天大了,要盖房子,要娶媳妇;公公婆婆常年有病,无力操持小叔子们的事情。史佩丽和丈夫商量:“咱爸妈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不能再让他们操心犯愁了。俗话说‘长嫂比母',我们再拼几年,不能让两个弟弟打了光棍。”丈夫默默地点了点头。
经过几年的奋斗,史佩丽用攒下的钱给二小叔子盖了四间新瓦房,并为他介绍了对象。她常对两个小叔子说:“咱是一家人,大家都过得好才行,我不能不顾你们。”为了给二小叔子准备婚事,她亲自到临沂买家电、买首饰、买家具。当时农村时兴的东西,她都一件件地给置办。婚礼举行得非常隆重,轰动了全村。仅为两个小叔子盖新房、结婚,就花去了所有的积蓄近10万元。有的人不理解,曾当面问她:“佩丽,你为婆家做这么多值得吗?你结婚时,婆家连房子都没有,你现在拼死拼活地挣钱,管他们吃穿、治病,给小叔子盖房子、娶媳妇,图什么?”史佩丽:“谁都有老的时候,我是大嫂、长媳,孝敬公婆,为公婆排忧解难,是应该的,只要大家都过上好日子,自己苦点累点算不了什么。”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山东新闻 > 临沂农妇史佩丽尊长爱幼 家庭关系融洽被赞好儿媳
临沂农妇史佩丽尊长爱幼 家庭关系融洽被赞好儿媳
时间:2014-04-15 12:38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上一篇:聊城农民宣纸烙画“烙”毛主席风采 创作巨幅作品
下一篇:聊城娄启成家庭老幼相依 相濡以沫谱写生死曲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