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齐鲁网4月17日讯(枣庄台记者:张亚伟 枣庄市中区台记者:刘复成)2012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实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这是政府主导的继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又一次国情国力的调查,旨在全面掌握我国文物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国家工程,是新时期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工程。
根据国务院的实施方案,普查自2012年10月开始,2016年12月结束,共分工作准备、普查实施和验收汇总三个阶段。普查范围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人民解放军及武警部队四大类国有单位。普查对象为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珍贵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重要古籍、文献资料、手稿,反映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有关的代表性实物及具有科学价值的古生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
2013年4月18日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进行全面安排 部 署,8月山东省文物局举办了全省 普查骨干培训班 。10月我市按照省里的统一安排举办首批骨干培训班,为即将开始的普查进行人才和技术准备。2014年3月全市文物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市政府与各区(市)就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签订了政府目标责任书,郑重承诺按时完成这次文物普查。截至目前,我市的可移动文物普查已进入国有单位调查汇总和国有文博单位信息采集工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