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显赫血统的鹰派
文章称,日本可能以自己是亚洲最早的民主国家而自豪,但日本的权力网植根于家族。几乎没有一个首相没有声名显赫的先辈。安倍的父亲是前外相,其外祖父是前首相。他说父亲安倍晋太郎在身患癌症时也曾致力于与苏联达成和平条约,这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我从中懂得了……为了取得这样的历史成就,你可能要冒生命危险。”他的祖父安倍宽曾是日本战时领导人东条英机军国主义政策的批评者,反对日本对美国开战。
不过,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在日本历史上的影响最突出。他曾在战时内阁军需省任职,指挥军需生产和战争物资的调配。日本战败后,岸信介曾经担任日本亲西方的首相,签署了《日美安保条约》。
尽管安倍有着显赫的贵族血统,但某种程度上看,他不大像是重建国家的人物。他在一家钢铁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于1982年成为时任外相的父亲的秘书。很快他便确立了自己鹰派的立场。安倍使自己成为有名的自民党右翼人士,支持淡化或否认日本战时罪行的事业。
在上一次出任首相时,安倍成为日本最年轻的首相。选民们非常担心日本经济,安倍却把政治资本消耗在民族主义事业上,譬如教育改革。教育改革会在学校里激起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出任首相一年后,安倍辞职,他称原因是患肠道疾病。
文章称,在其后的这些年里,日本自民党——以及整个日本——逐渐靠近安倍的政治立场。其中一个原因是国内因素,即左倾的日本民主党力不从心。民主党执政的三年里,日本经济波动,党内争斗。2012年12月,自民党击败民主党获得选举胜利,后来推行安倍经济学作为前进的路径。安倍的经济顾问本田悦朗说:“我们陷入了一种通货紧缩的心态。安倍首相计划做出前所未有的尝试……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打中国牌聚敛人气
文章认为,促成日本向右转的另外一个催化剂来自外部:中国的崛起。2012年时,日本民主党政府对东海几个由东京长期“管辖”、但受到北京主权声索的无人居住岛屿实行了“国有化”。从那时起,中国在争议海域的军事动作有了增长,而在2013年,日本军机出动架次增加到了冷战后的最高水平。去年,中国宣布这些岛屿上空属于东海防空识别区,并要求穿越该空域的飞机预先通知中国当局。美国等国家对这一要求不予理睬,并批评中国此举会改变这样一个动荡地区的现状。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世界舆情项目称,2007年安倍离职时,67%的日本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到2013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93%。在中国军费预算两位数增长的背景下,安倍强化日本武装力量的呼吁听起来算不上可笑。去年日本的防务预算出现了10多年来的首次增长——尽管增幅不大,而2014年的预算继续增长。
文章称,与此同时,中日关系仍然处在深寒区,尽管这不妨碍中国充当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2012年两国双边贸易超过3300亿美元。日本有关就岛屿争端在两国间设立热线的提议遭到了中国的拒绝,中方称日本首先必须承认双方存在领土争端,而这恰恰是日本拒绝承认的。
考虑到日本选民对国家领导人的着迷来的快去的也快,安倍的人气已经被证明是异常高涨的。但是民众对他那些最具鹰派味道的目标的支持却并无保证。他最钟情的计划之一是修订战后和平宪法,这部宪法是当年美国人强加给日本的,它阻止日本拥有正规的军队。(日本实际上拥有只限于执行自卫行动的经费充足的武装力量。)安倍说,“我认为我们现在应该修改宪法”,并指出日本是罕有的一个从未修订过宪法的民主国家。
不过,尽管大部分日本人对中国有这样那样的担心,但民调显示多数民众并不支持增加军事活跃度的提案。甚至连自民党的元老们也对安倍推动所谓的集体自卫权的行动表达了保留意见。自民党前干事长古贺诚说:“安倍正在国家安全和外交方面执行他的颇为右倾的政策。这让人民感到担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