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民住院那会儿,乡亲们只当他出差了,后来才知道他做了个“小手术”,轮番到家里看望。手头宽裕的就主动把欠账还了,没钱的就带五斤香蕉、十斤鸡蛋来家里坐坐。
村民刘宪科一个人过,年龄大了也不能出门打工,自己在家种了两分地,当年收了60多斤花生。得知刘庆民动了手术后,也赶到刘家去看望。“俺欠了多少药费也记不清了,知道刘大夫爱吃花生豆,就背了半袋子,总共30斤。”12日,今年已经72岁的刘宪科谈起这事儿,还不停地念叨刘大夫是个大好人。
原来,自刘庆民在村里开诊所,刘宪科就在这儿看病。年轻时,到了年底,他还能有点余钱去结账,后来年纪大了,看了病也没钱结账。“这几年都是邻里照顾着吃喝,确实拿不出钱来。”听说欠款已经有1000多元,刘宪科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
走在村里,不时有村民跟刘庆民打招呼。
“有一次看病人非常痛苦,说不想活了,我给他说,我得了癌症都没说要死。没想到那位邻居说,你就是得了癌症也不用怕,做这么多好事,肯定会有好报。”刘庆民说,刚做完手术那会儿,整夜睡不着觉,担心癌症复发,然而就是病人的这句话,让他突然想开了,活一天就看一天病,其他的不想了。
孤寡老人看病,不收任何费用
12日下午,上刘家庄村村民刘宪秋前来打针。他今年62岁,患有冠心病,和90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在隈泉庄村卫生室看病,刘庆民不收他们娘俩的钱。
给刘宪秋打完针,刘庆民不放心他的老母亲,又背上药箱去了他家。老人患有皮肤癌,右半边脸被直径约10厘米的肿瘤覆盖,看着让人揪心。“如果没有刘大夫,俺们娘俩真不知道还能不能活下去。”刘宪秋说。
“她这种病没法根治,只能打止痛针熬着。”去年以来,每次从老人家出来,刘庆民都忍不住唏嘘。回到卫生室,他也不为刘宪秋娘俩记账,“我也不收他们钱,记不记无所谓了。”
同样享受免费待遇的还有其他五位村民,他们都是附近几个村的孤寡老人。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个故事。
2010年刘庆民患癌住院时,有一位老人和他邻床。“他没有亲人,外甥把他送到医院后,就没人管了。”刘庆民说,有一天吃午饭时,他正吃着方便面,抬眼一看,邻床的老人正眼巴巴地盯着那碗面看呢。刘庆民顿时鼻子一酸,对老人说:“我给您泡碗面,还有什么需要的您就跟我说。”
从医院回来后,刘庆民便有了照顾孤寡老人的想法。今年,他准备再纳入一位免费治疗的老人,让他们不再担心花钱,能安心地看病。
如今,儿子、儿媳都在卫生室帮忙,这让刘庆民很高兴。“忙着点,我心情就好,什么烦恼都忘了。”他说,大山里不能没有医生,只要能干一天,他就会坚持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