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间,刘庆民看病从不主动要账,积攒下1800多张欠条。
刘庆民给村民龚春阳输液。
在泗水县大山深处的隈泉庄村干了35年乡医,刘庆民也没赚到大钱。除了卫生室,一家五口还住在一个小院里。要说家里最值钱的物件,恐怕就是那一鞋盒子欠条了。从1979年起,村民欠费的单据记了1880张,约有9万元。
2009年患上膀胱癌时,刘庆民也没让家人去要账。他说:“当医生治病救人是职责,乡亲们过得不容易,愿意给就给,不给我永远不要。”
干了35年乡医, 攒下9万元账单
“您老人家别动,我再给您打一个止疼针。”12日上午,在隈泉庄村村民龚春阳家里,53岁的刘庆民熟练地为他扎上针。
一上午跑了两个村,刘庆民回到卫生室,累得气喘吁吁。来不及缓口气,他又找出一张纸条,记下龚春阳当日的花费,记好后码整齐,放进一个鞋盒里。
“我这是名副其实的‘先看病、后付费'。”谈及记账,刘庆民笑道。他给村民看病,基本上不当场收费,而是回到卫生室后记到账上。那个鞋盒里有各式各样的账单,有用小纸条记的,也有用旧报纸记的。
“最早是1979年的,那年我刚开诊所。”刘庆民还依稀记得,那年村里有一名老人患上偏瘫,在他这儿花了370元钱。这在当时是个大数目,完全靠天吃饭的村里人积攒十年也付不起。后来老人过世,他也没去要过这笔账。
鞋盒里到底有多少张欠条,刘庆民从来没细细数过。儿子刘壮壮告诉他,2000年前的有380张,之后是档案形式的记账单,有1500多张,总额大约9万元。刘庆民对此很是吃惊。
从1979年开诊所以来,刘庆民已干了35年乡医。如今,他的卫生室是这片被大山环绕的村落中唯一的卫生室,要为附近8个村服务。
妻子提要账 被他一口回绝
其实,刘庆民家并不富裕。
“他给人看病,都是先垫付医药费。俺们最困难的时候,把家里老母猪、公鸡都卖了才能进药。”妻子包现云对丈夫的做法曾有过怨言,可这么多年过去,她也习惯了丈夫的为人,“这辈子也没指望跟他享多大福。”
2009年,刘庆民突然感觉身体乏力,硬撑了俩月才去医院。
“结果是膀胱癌。我和俺妈商量后,告诉俺爸是个良性瘤。”刘壮壮回忆说。
“活检单一直不给我看,我慢慢就感觉到这回摊上大事了。”尽管有了思想准备,可得知自己患上癌症时,刘庆民还是有种天塌的感觉:“一方面孩子还在上学,另一方面,我的卫生室咋办?”
到2010年动手术时,尽管已干了31年的乡医,可刘庆民的存款只有4000元。“那一鞋盒子欠条当时也得有七八万元了,我心想那会儿太困难了,该去要点账。”包现云曾有这样的想法,却没敢开口。“九几年的时候,我提过一回,被他一口回绝了。从那时我就记住了。”
“手术前后花了一万块钱,亲戚朋友你一千我二百地到医院看望,倒也没借多少。”刘庆民说。
看望好大夫,老人背来半袋子花生